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16186
2025年08月01日
不少读者初阅《农桑辑要》,常觉其文辞古拙难通,实则此书乃元朝司农司所辑农书,本为劝课农桑的实用手册。其文字质朴,正因当时编纂宗旨便是要让地方官吏与老农皆能看懂,故而多用宋元间民间俗语与农事术语。今人读来阻滞,多半是不谙古代农事常识所致,正如读《齐民要术》需明后魏方言,读此书亦当略知元代白话方俗。 农书之难,首在名物。书中"劐地""稙谷"等词,今人看来生僻,实则是当时农夫口中常语。我曾见老辈农人犹言"劐开冻土",与书中所述犁法正相吻合。元人王祯《农书》与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皆可与此书对读,三书所用术语往往互通,读得多了,便觉这些农谚般的字句别有生趣。譬如"秋耕欲深,春夏欲浅"八字,看似俚俗,却暗合天地阴阳之理。 最妙的是书中记录的农谚,如"正月种竹,二月种木"之类,至今在江南农村仍有流传。这类文字看似粗浅,细品却见智慧。元代农书最重实用,不尚浮辞,故其价值不在文采而在真知。近人校注此书,若能仿效古人"以俗释俗"之法,多引证现代方言与农事实践,想必更能得其三昧。读农书如耕耘,急躁不得,须如老农般蹲下身来,细辨土脉,方能领会字句间流淌的千年农耕智慧。
农桑辑要
知书房
农桑辑要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神农书
知书房
神农书
炎帝 著
旧题上古神农氏撰。《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二十篇,注云:“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刘向《别录》疑为李悝或商鞅所说,也不可信。该书已不见《隋书·经籍志》著录。清代马国翰以唐代《开元占经》为主,以 《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刘子新论》为补充,摘录出有关农业的内容,编辑成《神农书》一卷。《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神农》二十篇。班固注:“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可见此书是托神农之名,专讲农耕技术内容的书。唐颜师古注引刘向《别录》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说。”
相牛经
知书房
相牛经
宁戚 著
中国古代牛体鉴别学专著。《汉书·艺文志·形法类》中载有汉代《相六畜三十八卷》,其中有相牛经,但已全佚。《隋书·经籍志·五行类》载有《宁戚相牛经》二卷,《高堂隆相牛经》二卷,《王良相牛经》二卷。王良是西周时人,宁戚是春秋时人,高堂隆是汉代人。《旧唐书·经籍志》载《宁戚相牛经》是一卷,以上诸书均佚。《说郛》中收有《宁戚相牛经》,其内容与《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篇中的相牛的内容相同,显系摘录于《齐民要术》。清代黄绣谷在《相牛心镜要览》中指出“古之相牛经在晋代已亡佚”。
氾胜之书
知书房
氾胜之书
氾胜之 著
西汉农学家氾胜之所著,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后半期,《汉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均有提及。全书18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农学专著。唐人贾公彦认为:“汉时农书有数家,氾胜为上”。该书在宋元时期失传,今仅有辑自《太平御览》、《齐民要术》等书的片断,约有3700多字。该书总结了西汉后期我国北方特别是关中地区的农作技术。书中包括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有不少宝贵经验,并且大都符合科学原理。现存文字的内容涉及早禾、晚禾、麦、稻、稗、黍、大豆、小豆、麻、瓠、桑等农作物,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农作物栽培技术、区种法、整地技术、选种和留种技术、施肥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等项目。其中最突出的是区种法和溲种法,还有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都表现出了高度的技术水平。另外象穗选法、稻田中控制水流以调节水温的方法、桑苗截干法等,也很突出地标志着西汉关中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精选书评
知书客447033
《农桑辑要》作为元代官方农书,堪称古代农业技术的集大成者。书中系统总结南北农耕经验,尤其详载棉花栽培、桑树嫁接等技术,推动经济作物在中原普及。读罢方知,元朝 “重农桑” 政策如何借典籍之力落地,至今仍能感受古人 “务实兴农” 的智慧。
农桑辑要
知书房
农桑辑要
佚名
知书客381447
最打动我的是书中的 “务实精神”:不讲空泛理论,只说 “怎么做”。比如治马病用 “甘草汤灌之”,防牛疫需 “常令饮食清洁”,连嫁接时 “用湿土封缠” 的细节都不放过。这般贴近生产一线的记载,让千年前的农艺跃然纸上,至今仍具参考价值。
农桑辑要
知书房
农桑辑要
佚名
知书客436937
从经济角度来看,书中推广的棉花种植,为明代江南棉纺业奠定基础;对苎麻、木棉等经济作物的重视,体现古代 “农业产业化” 雏形。书中对这些方法描述的都非常简单易懂,真正能落实到农民手里,就像古代的扶贫政策一样。
农桑辑要
知书房
农桑辑要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