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44117
2025年09月04日
这本书在战争阴云笼罩的欧洲横空出世,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所谓"爱国主义"的虚伪外衣。雷马克用近乎残忍的写实手法,把战壕里发霉的制服、化脓的伤口、被毒气腐蚀的肺叶都摊在读者眼前。那些被军国主义洗脑的年轻人,在泥泞中腐烂时还在念叨着课堂上学来的豪言壮语,这种反差让人窒息。我读到保罗在战壕里掐死法国士兵那段时,手指关节都在发疼——这哪是什么英雄史诗,分明是在屠宰场里进行的集体谋杀。最讽刺的是结尾那句"西线无战事",成千上万的尸体就换来这么个轻飘飘的战报。现在重读才发现,书中那些被军靴碾碎的蝴蝶,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心里正在死去的那点人性吗?说实话看到一半就想摔书,但正是这种生理性的厌恶,才证明它戳中了我们最不愿直视的真相。
西线无战事
知书房
西线无战事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布瓦尔与佩库歇
知书房
布瓦尔与佩库歇
居斯塔夫·福楼拜 著
小说讲述抄写员布瓦尔与佩库歇继承遗产后,相继涉猎农业、医学等数十门学科均告失败,最终回归誊写工作并编纂词典。福楼拜为创作该书研读1500余本科学著作,构建出对人类知识体系的荒诞探索。作品通过两位主人公的失败经历,讽刺19世纪法国社会对知识的机械崇拜与科学理性异化现象,被视为现代派文学先驱。博尔赫斯认为小说预示现实主义解体,卡尔维诺则称其为百科全书式“虚无”隐喻。《庸见词典》以词条形式收录社会偏见,延续了作品对现代愚蠢的批判。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知书房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凶手千方百计找人阻止他们行凶,得到的却是所有人的漠视、旁观。” 1951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个朋友在全镇人面前惨遭杀害。“我如此急切地想要讲述这桩案件,也许是它最终确定了我的作家生涯。” 1981年,经过30年的调查和思考,马尔克斯终于找到这出悲剧的关键。 此时的马尔克斯,为抗议独裁统治,已经进行了5年文学罢工。然而为完成这一作品,他打破誓言,写下了这部触目惊心的悲剧——《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次年,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每况愈下
知书房
每况愈下
约翰·韦恩 著
20世纪50年代,英国出现了一支批判现实的文学新军——“愤怒的青年”。约翰·韦恩的《每况愈下》是“愤怒的青年”文学运动中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小说主人公查尔斯·兰姆利步出大学校门后,在战后急剧变化、令人困惑的社会里感到无所适从、前途渺茫。他试图反抗传统社会,建立和保持自我,发誓要摆脱金钱和地位的控制,拒绝所受教育可能提供的向上爬的便利。最终他痛苦地发现,自己冲破罗网的一番苦心全落空了,已落到社会的最底层,自己的灵魂和肉体都濒临毁灭的边缘,而当初自己拼命反抗和拒绝的那些东西却在强烈地诱惑着他。小说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当时英国社会的真实画面,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精选书评
知书客108669
翻开书页的瞬间就闻到了战壕的泥土味。那些年轻的面孔在纸页间碎裂,却在我眼眶里重新拼凑成完整的笑容。最痛的不是子弹穿过胸膛,而是保罗伸手去扶倒下的战友时,发现对方已经轻得像片枯叶。合上书时手在发抖——原来我们平时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他们再也没能吸进去的那一口气。
西线无战事
知书房
西线无战事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知书客838514
这本书写得太真实了,就像在战场走了一遭。年轻人上战场前满脑子都是理想和热血,到了战场才发现战争就是无尽的痛苦和死亡。主角和他的战友们一个个死去,死得毫无意义。最难受的是他们回不到正常生活了。战争把人彻底毁了。看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和平有多珍贵。
西线无战事
知书房
西线无战事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知书客519166
"我们已不再是青年了。我们不愿再对这个世界发起进攻。我们是逃兵。我们躲开自己,躲开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十八岁时,刚刚开始热爱世界,热爱生活,而我们却不得不对它开炮。那第一颗落在我们身边的炮弹,击中了我们的心。我们与行动、追求和进步断绝了关系。我们再不相信它们了:我们相信战争。"
西线无战事
知书房
西线无战事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