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94216
2025年07月31日
明末风烟,尽在卷中。读之戚戚,掩卷难安。这部血泪之书,既可从头细品,亦可随手翻阅。盛世读来惊心,乱世读来惊魂。帝王将相徒然,布衣百姓枉然。大厦将倾时当读,天下太平更当读。我辈读史,不过是在前人覆辙中寻找自己的影子。每翻一页,便觉历史轮回,人心难测。这哪里是在读史,分明是在照镜子啊!
明季北略
知书房
明季北略
计六奇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别本十六国春秋
知书房
别本十六国春秋
崔鸿 著
十六卷。旧本为魏崔鸿所撰,载于何镗汉魏丛书中。其书出在屠乔孙本之前。十六国各为一录,并列僭伪之主有五十八人,但其余诸臣皆不为立传。全为载记之体。考察《崇文总目》有《十六国春秋略》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司马光之《通鉴考异》所引诸书,也称之为《十六国春秋钞》。《四库简目》:别本《十六国春秋》十六卷,旧本亦题崔鸿撰。载何镗《汉魏丛书》中,其出在屠氏、项氏本前。然十六国各为一录,与一百卷之数不合,或即《崇文总目》所谓《十六国春秋略》,《通鉴考异》所谓《十六国春秋钞》也。疑以传疑,姑二本并存焉。
华阳国志
知书房
华阳国志
常璩 著
又名《华阳国记》。区域著名方志。东晋常璩撰。十二卷,附录一卷。璩,江原(今四川重庆)人。曾任成汉散骑常侍,掌著作典册,熟谙蜀事,遂纂是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以志为名的地方志。约四十一万字。所记上起远古下止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间巴蜀事。内容分三部分:一至四卷记梁、益、宁三州(相当今四川、陕西汉中和云南部分地区)历史、地理,但以地理为主,类正史地理志;五至九卷以编年体,主记公孙述、刘焉、刘璋、蜀汉、成汉及西晋统一时期的历史,似正史本纪;但详于正史。十至十二卷记三州自西汉至东晋的“贤士列女”等,相当“正史”列传。合地理、编年、人物于一体。地理主记各州历史、郡县沿革、治城、著名山川、道路,物产、风俗、民族、官宦政绩等,多为《后汉书》所据。特别对巴蜀古史、李冰修都江堰、诸葛亮征战事,以及对西南古代民族等记载颇详,为他书所不及。为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地理、历史、经济、民族珍贵资料。蜀汉事迹和蜀晋间史事也较《三国志》和其他史书完备,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一部重要历史地理著作。最早刻本为北宋神宗元丰成都刻本,已失传。今传世多明、清刻本与抄本。有明铜梁张佳胤刻本、廖寅题襟馆本和1984年巴蜀书社刘琳校注本。
吴越春秋
知书房
吴越春秋
赵晔 著
地方史。原为十二卷,现存十卷。东汉赵晔撰。成书于东汉初年。赵晔,字君长。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曾远道去往四川从经师杜抚学韩诗。著有《韩诗谱》、《诗细历神渊》、《涉道微》及《吴越春秋》等书,今仅存《吴越春秋》一种。《吴越春秋》类似《越绝书》,主要记载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之事。共十卷。分为内、外传。前5卷述吴事,起自吴太伯,迄于夫差,称内传。后5卷述越事,始于无余,终至勾践,称外传。
精选书评
知书客451265
这是什么书?为什么这样写?很难看明白。正面看感觉不对,反面看还是不对。从头到尾读很累,跳着读又跟不上。高兴时读不懂,烦躁时更读不懂。聪明人觉得糊涂,笨人完全迷糊。倒霉时看了更丧,得意时看了茫然。信书不如疑书,读书不如问书。这个书到底想说什么?
明季北略
知书房
明季北略
计六奇
知书客696561
读《明季北略》时,我总感到困惑。书里写了很多明朝末年的事,但有些地方说得不清楚。作者好像什么都想写,结果什么都写不透。比如李自成打进北京这段,细节很乱,看不清到底怎么回事。这本书让我觉得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复杂,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清的。有时候怀疑是不是作者也没搞明白,只是把听来的东西全记下来了。读完后反而更迷糊了。
明季北略
知书房
明季北略
计六奇
知书客366625
计六奇此书记晚明变乱,卷帙浩繁却杂芜不精。虽以"北略"为名,实则兼收南事,体例殊为混乱。其采录稗官野史,每多道听途说之辞;记载人物事迹,常显轻重失当之弊。然细读之间,又觉其于鼎革之际的世态人心,确有独到体察,使人不禁掩卷长思:是作者才力不逮,抑或那个崩坏的时代本身就如一团乱麻?史料真伪难辨处,尤令人踌躇再三。
明季北略
知书房
明季北略
计六奇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