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09373
2025年09月04日
古之读书人求功名,为的是经世济民,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今之读书人求功名,为的是锦衣玉食,如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古之读书人尚气节,如王冕拒不出仕,甘愿隐居作画。今之读书人趋炎附势,如周进在贡院哭号,只为求得一官半职。 吴敬梓写《儒林外史》,将科举制度下的众生相刻画得入木三分。比如严监生临死还惦记两根灯芯,可见其吝啬成性。比如匡超人得势后忘恩负义,足见其品性卑劣。这些人物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书中描写了许多可笑又可悲的故事。比如王惠到处吹嘘自己梦见魁星,其实是想博取功名。比如鲁编修假装清高,实则贪财好利。这些人的行为看似荒唐,实则反映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最令人感慨的是那些被科举制度毁掉的人。比如周进考到六十岁还是个童生,最终精神失常。比如范进中举后发疯,暴露出读书人的脆弱。这些悲剧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科举制度必然导致的后果。 书中还写了一些保持本真的人。比如杜少卿散尽家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比如庄绍光隐居山林,保持独立人格。这些人的存在,给黑暗的儒林带来一线光明。
儒林外史
知书房
儒林外史
吴敬梓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说唐演义全传
知书房
说唐演义全传
如莲居士 著
《说唐演义全传》是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共68回,题“鸳湖渔叟校订”,简称《说唐》,又名《说唐前传》《说唐演传》《说唐全传》。后与《说唐演义后传》《说唐三传》合刻,改名《说唐全传》。今存最早刻本为清代乾隆癸卯(1783年)刊本10卷。成书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具有浓厚的民间传说的风味,比较典型地表现了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的演变。
济公全传
知书房
济公全传
郭小亭 著
自南宋以来,民间广泛流传有关济公的故事。形成文字者,今天所知最早的是明代晁瑮《宝文堂书目》记载的《红倩难济颠》平话,但未见传本。另有明隆庆三年刊沈孟柈述《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一卷,清康熙年间刊王梦吉编《新镌绣像麴头陀济颠全传》三十六则,务本堂刊墨浪子《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二十回,宝仁堂刊《新镌济颠大师玩世奇迹》二十回,乾隆九年仁寿堂刊西湖渔樵主人《济公传》十二卷。坊间刊有《评演济公传前后集》一百二十回,以大约成书于清代中叶的坊间刊无名氏二百八十回本《济公全传》最为完备。花城出版社1983年删去后三十八回,出版了二百四十二回本,为现今通行本。主要讲述济公和尚游走天下,遇到种种不平之事,一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故事。以“飞来峰”、“斗蟋蟀”、“八魔炼济颠”等故事较为著名。
常言道
知书房
常言道
落魄道人 著
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又名《子母钱》、《富翁醒世传》。四卷十六回。题“落魄道人编”,作者姓名和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嘉庆九年(1804)。叙述贪婪悭吝的财主钱士命为了敛财而不择手段,最终财尽人亡的故事。其意在规劝世人行善积德,“把贫富两字看得淡些,宁为君子,勿作小人”。主人公“钱士命”的名字,寓意为“钱是命”,也颇有讽刺意味。
精选书评
知书客832620
这本《儒林外史》我读了很久。大家都说范进可笑,但我看出他是无奈。读书人寒窗十年,范进考了几十次才中举。他疯了那一段有点夸张,但能理解他的苦。书里还写了很多人,有的作假,有的贪财,可是他们活得很真实。作者没骂他们,就是写出来让人看。我读了好几遍,每次都能看出新意思。我们今天的人,看看这本书会明白很多。
儒林外史
知书房
儒林外史
吴敬梓
知书客811367
奇书,写透世相百态。正向看是讽刺,反向看是悲悯。随便翻一页都能看,从头到尾看更过瘾。得意时看它清醒,失意时看它解闷。当官的该看,老百姓更该看。年轻时看个热闹,年长后看出门道。骂人不如懂人,笑人不如怜人。看透这本书,就看透半部中国史。
儒林外史
知书房
儒林外史
吴敬梓
知书客701852
读完《儒林外史》,只觉得满纸荒唐。那些读书人有的虚伪,有的迂腐,有的拼命往上爬。范进中举后发疯,周进哭贡院,好像功名就是一切。可是他们得到了又怎样?连杜少卿那样洒脱的人,最后也躲不过现实。吴敬梓写这些故事,是不是也觉得没意思?科举这条路上的人,活得明白的有几个。
儒林外史
知书房
儒林外史
吴敬梓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