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许仲琳

封神演义

许仲琳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封神传》、《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是一部中国神魔小说。是明代许仲琳(有争议)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故事由商纣王题诗调戏女娲、苏妲己进宫魅惑纣王开端,以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的中国历史为背景,描写了商朝与周朝的对抗,以及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法、破阵封神的故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做结尾。情节融合了当时的史实人物和神话人物,包括人类、道士、神仙和各种妖精,情节虚实交错,奇幻色彩浓厚,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39462
神仙妖魔的纷争,全都写出来了。忠奸善恶的对立,各路人物都出现了。看商周交替的历史,神魔大战可以说前所未有。善恶之理,兴亡之道,全都研究过了,所以才有封神榜的传奇。风从地上吹起,从最小的草叶开始,大浪从细小的波纹形成,所以姜子牙说不要因为善事太小就不做,不要因为坏事太小就做,所有的神话传说都是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所有的灾难都是小的错误引发的。一次对话,一次战斗,都是天意安排,神仙凡人,造就惊天动地的故事。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66280
许多读者翻开《封神演义》,都难免生出几分困惑。这书乍看是热闹非凡的神魔大战,细品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那些神仙斗法看似精彩,可情节推进忽快忽慢,人物登场如走马灯般来去匆匆,叫人摸不着头脑。细究起来,这困惑的根源,怕是要从明代说书人的醒木说起。 此书原本是市井勾栏里的口头文学,说书人为留住茶客,今日添个法宝,明日编段因果,就像老茶馆里续水的铜壶,总要保持着三分热气。这般创作方式,落在纸上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姜子牙前脚还在渭水垂钓,后脚突然就能呼风唤雨;哪吒闹海时活灵活现,到了后期却沦为背景板。这种跳跃式的叙事,正是民间文学特有的"跑梁子"笔法,就像旧时戏台上的检场人,不管逻辑通不通,先把戏文接上再说。 更叫人费解的是书中那些匪夷所思的法宝名目。什么"混元金斗"、"诛仙剑阵",初读时只觉眼花缭乱。后来才悟得,这些名目多半是艺人现场发挥的产物——就像现在相声里的现挂,要的是个满堂彩,哪管什么体系严谨。我曾在城隍庙见过老艺人说封神,讲到"翻天印"时随手抄起茶碗往案上一扣,满座叫好,这般鲜活,岂是白纸黑字能比的? 最耐人寻味的是书中那股子市井气。你看文王食子肉时的伦理困境,比干挖心后的忠义悲歌,分明是书场里为引贩夫走卒唏嘘而设的关目。这些段落如今读来突兀,可若想象着说书人拍着惊堂木、拖着长腔的场面,倒显出几分粗粝的真实。说来可笑,我们这些捧着精装本的现代人,反倒不如当年蹲在茶寮里听书的老农更能领会其中三味。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31444
在众多神魔小说中重读《封神演义》,总能看到些新鲜东西。人们常赞叹姜子牙的智慧、哪吒的勇武,我却偏爱那些反派角色的转变——申公豹最终皈依正道,纣王自焚前的那点悔悟,都让人动容。谁不犯错?重要的是醒悟的勇气。那些看似脸谱化的角色,细细品来竟都藏着人性的光。神话的外壳下,包裹着对善恶抉择的永恒思考,这才是全书最动人之处。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82431
从《封神演义》中读来,随着阅历的积累,越发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人很难摆脱对权力和长生的渴望,书中各路神仙妖魔的争斗,本质上都是欲望的体现。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的过程,展示了在乱世中保持道义的重要性。 想到哪吒闹海和杨戬降妖的故事,这些情节不仅精彩,还传递了因果报应的思想。从书中能看到商周交替时期的社会风貌,也能理解作者对天命观的认识。只是任何王朝更替都伴随着代价,能够看到其中的必然性。 虽是神话故事,也可以联系现实思考问题。通过书中人物的选择,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找到应对困境的方法。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9282
神魔斗法惊天地,演义传世醒人心。翻开这本厚重的《封神演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那些腾云驾雾的神仙,呼风唤雨的术士,还有各显神通的法宝,在字里行间跳跃飞舞,让人目不暇接。读这样的书,不能太快,得像品茶一样,一小口一小口地啜饮,才能尝出其中三味。 许仲琳先生笔下的世界虽然光怪陆离,却处处透着人间烟火气。姜子牙垂钓渭水,哪是什么神仙做派,分明就是个不得志的老头在发愁生计;哪吒闹海,活脱脱一个叛逆少年在耍性子。这些神仙妖魔,说到底都是披着奇幻外衣的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隔着千百年的时光,依然能让我们会心一笑。 最妙的是书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打神鞭、乾坤圈、混天绫,一件件法宝在作者笔下活灵活现。读着读着,眼前仿佛真的浮现出金光灿灿的法宝在空中飞舞的场景。这种想象力,这种创造力,放在今天也毫不逊色。有时候我会想,要是许先生活在当代,说不定能写出比《哈利波特》更精彩的魔法故事呢。 书中的人物个个鲜活。姜子牙的坚韧,哪吒的率真,申公豹的狡诈,闻仲的刚烈,都在寥寥数笔间跃然纸上。特别是那些女性角色,妲己的妖媚,邓婵玉的英气,比干夫人的贤惠,打破了"红颜祸水"的刻板印象。许先生写人,不贴标签,不下定论,让每个角色都立体丰满,这在古代小说中实在难得。 《封神演义》的节奏也很有意思。一会儿是千军万马的大场面,一会儿是家长里短的小故事,张弛有度,让人读着不累。那些斗法的描写尤其精彩,双方你来我往,见招拆招,比现在的武侠小说还要引人入胜。我常常读着读着就忘了时间,回过神来已是深夜。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字里行间透出的那股子正气。虽然写的是神魔故事,讲的却是人间正道。忠奸善恶,是非曲直,作者的态度鲜明却不教条。姜子牙辅佐明君,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众仙家助周伐纣,为的是天下苍生。这种家国情怀,这种正义担当,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合上书页,那些神奇的故事还在脑海里盘旋。突然明白,所谓"封神",封的不仅是书中的角色,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份对正义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静下心来读这样一部古典名著,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那些腾云驾雾的故事,那些斩妖除魔的情节,就像一剂良药,治愈着现代人疲惫的心灵。 读《封神演义》,读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一种情怀。许先生用他神奇的笔,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既奇幻又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人性的弱点;看到了权力的诱惑,也看到了道义的坚守。这些,才是这本书历经数百年依然魅力不减的原因。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