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29814
2025年09月03日
《入蜀记》记录了陆游入蜀途中的见闻,这位南宋诗人满纸都是对仕途的怨怼和对山水的矫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仕途坎坷,却总爱在诗文中标榜自己的忠贞。他那些所谓的"忧国忧民",不过是文人惯用的修辞把戏罢了。整部游记充斥着对沿途景物的夸张描写,却鲜见对民生疾苦的真切关怀,这种选择性记录实在令人怀疑其真实性。 书中那些刻意雕琢的文字,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陆游自我标榜的工具。他笔下的巴蜀风光被过度美化,而当地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却被轻描淡写地带过。这种文人式的自我陶醉,让人不禁怀疑他是否真的关心过普通百姓的疾苦。更可笑的是,他一边抱怨仕途不顺,一边又处处显露出对功名的渴望,这种矛盾心理在字里行间暴露无遗。 从文体来看,《入蜀记》的写作手法也颇为可疑。陆游惯用夸张的修辞来渲染自己的遭遇,将普通的旅途经历包装成惊心动魄的冒险。这种写法与其说是纪实,不如说是为自己塑造悲情英雄形象的手段。他所描述的许多细节明显经过艺术加工,真实性大打折扣。就像他那些著名的爱国诗篇一样,表面慷慨激昂,实则空洞无物。 若论思想价值,《入蜀记》更是乏善可陈。陆游反复强调的所谓"忠君爱国",不过是为自己仕途失意找的借口。他那些对时局的评论,既无深刻见解,又缺乏建设性意见,完全是文人式的无病呻吟。与其说这是一部有价值的游记,不如说是一个失意文人的情绪宣泄录。 尤其令人反感的是,陆游在书中处处流露出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他对沿途所见所闻的评点,无不带着士大夫阶层的偏见和优越感。这种居高临下的视角,让整部作品都散发着令人不适的酸腐气息。与其读这种矫揉造作的文字,不如去看看真正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说到底,《入蜀记》的价值被严重高估了。它既不能提供真实的历史记录,也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充其量只是一部文人的自我陶醉之作。陆游那种故作深沉的笔调,现在看来不过是文人惯用的伎俩。与其浪费时间在这种作品上,不如去读读那些真正扎根于民间、反映真实生活的文字。
入蜀记
知书房
入蜀记
陆游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北户录
知书房
北户录
段公路 著
地理杂志。唐段公路纂,崔龟图注。三卷。公路仕历不见史传。约咸通十二年(871)从茂名归南海。其先仕南粤,后官万年县尉,是书为作者亲自南游五岭间采撷民间风土、习俗、歌谣、哀乐等而作。以《史记·秦本纪》 “南尽北户”,即开北户以向日名书。约二万字。卷一所记通犀、孔雀、鹧鸪、鹦鹉、绯猴、蚺虵牙、红虵、水鱼等陆水动物及飞禽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及捕捉饲养方法、用途等;卷二载蚊扇、鹅毛被、红虾盃、鸡毛笔、红盐等用物、食品;卷三记岭南无核荔枝、变柑、山桔子、山胡桃、白杨梅及越王竹、指甲花等花卉竹木。对研究我国唐代岭外地区生物资源、地理环境及人们生活习俗、食品结构等颇有意义。有《古今说海》、《学海类编》、 《丛书集成》、 《四库全书》各本。
武陵记
知书房
武陵记
鲍坚 著
南朝齐、梁时期武陵(郡治今湖南常德市)地区方志。
丹阳记
知书房
丹阳记
山谦之 著
城镇志。南朝宋山谦之撰。一卷。丹阳,治今江苏南京。此书分建置沿革、山川、名胜古迹三门,含疆域、分野、镇市、坊里、街巷、桥梁、陵墓、碑碣等目。以地理风俗为主,记各县山川古迹尤详。 是书体例简明,为南京地区早期地方志书。宋佚。清王谟 《汉唐地理书钞》有辑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207416
自暮春至仲夏,携放翁《入蜀记》泛舟枕上,凡两月方竟。其记瞿塘滟滪之险,述夔门巫峡之奇,皆自肺腑流出,非亲历者不能道也。尤爱其写巴东夜雨、楚客孤舟处,墨痕犹带峡江雾气,令人顿生万里行役之思。放翁以诗笔为游记,枯树寒鸦皆成妙谛,此老真得江山之助。壬寅长夏,枯蝉声里掩卷,恍见八百年前一叶轻舟正破夔门青霭而来。
入蜀记
知书房
入蜀记
陆游
知书客876627
好游记,实在的经典。蜀道难写,他写得明白。白天能看,晚上也能看。高兴时拿来翻翻,烦闷时也拿来翻翻。文人看了长见识,平常人看了开眼界。失意时该读,得意时也该读。旅游不如读游记,读游记不如跟着走。走一趟就想通了。陆放翁笔下山水真,人情也真。六卷书,一卷一个天地。不装腔不作势,就写眼睛看见的。千年过去,还是这么鲜活。
入蜀记
知书房
入蜀记
陆游
知书客636482
蜀道之难,陆游竟走得如此潇洒!一卷在手,山水烟霞皆入我怀。跋涉间饱览险峰奇石,闲坐时细品野老村醪。可以晨读,可以夜览,可以佐茶,可以下酒。宦游者读之愈觉天地宽,困居者阅之亦自得其乐。山重水复处藏着柳暗花明,云遮雾绕时自有月朗风清。写景即是写心,记事便是记道。人生逆旅,有此一卷足矣!
入蜀记
知书房
入蜀记
陆游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