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刘向在《说苑》中写道:"君子之言,必有师法;小人之言,皆自饰也。"初次读到这句话时,我正在整理书架上的旧书,突然就停住了手。这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警惕的吗?说得多,听得少;表达欲太强,求知欲太少。 《说苑》这部书,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在炉火边讲故事。二十卷的篇幅,从"君道"到"反质",每一篇都像是一杯陈年普洱,需要慢慢品才能尝出其中真味。我特别喜欢其中"敬慎"篇里的一句话:"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这八个字,让正在为升职加薪焦虑的我突然释怀——原来古人早就参透了生活的辩证法。 最近开始有意识地用《说苑》里的智慧来审视日常。比如"臣术"篇说"进不失廉,退不失行",让我在处理同事关系时多了几分清醒;"善说"篇里"君子避三端:文士之笔端,武士之剑端,辩士之舌端",又提醒我在网络争论中保持克制。最妙的是"修文"篇记载的周公戒伯禽:"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今王之叔父,吾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这段文字,让正在带团队的我深受触动。 上周末整理读书笔记,发现已经抄录了三十多条《说苑》箴言。其中"政理"篇的"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被我写在便签上贴在办公桌前;"尊贤"篇的"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则成了面试新人时的座右铭。朋友笑我成了"刘向迷",我倒觉得,与其在短视频里刷碎片信息,不如在这些历经两千年检验的文字里寻找真知灼见。 昨夜重读"谈丛"篇,读到"江河大溃从蚁穴,山以小阤而大崩"时,窗外正下着细雨。突然明白为什么古人说"开卷有益"——这些看似古老的智慧,其实都在教我们如何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里,守住内心的那份从容。就像此刻书桌上那杯渐渐凉透的茶,虽然不再滚烫,却依然唇齿留香。
说苑
说苑
说苑
刘向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