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
菜根谭
洪应明

菜根谭

洪应明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开出的处世之方偏重心态和人事,悟虚妄真实之理,指出贫富、尊卑、穷达因为心念使善恶、祸福相互转换,告诫世人及时转念,戒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后内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阅历和境界。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5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35393
"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42050
洪应明笔下的《菜根谭》如一座古典园林,处处藏着中国人特有的处世智慧。"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朴素的箴言,既是淬炼心性的法门,更暗含着我们民族特有的韧性哲学。那些看似平淡的短章里,既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从容,又不乏"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的机锋,这种刚柔相济的智慧,至今仍在东亚文化圈里泛着温润的光泽。 《菜根谭》最动人处在于它将儒家的入世与道家的超脱熔于一炉。当读到"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时,会突然明白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为何将其奉为圭臬;而"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的训诫,又让人想起韩国三星集团会议室悬挂的汉字条幅。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恰恰印证了明代文人陈继儒评价的"虽是小品,却具大观"。 复旦大学王水照教授在《晚明小品研究》中曾指出,《菜根谭》的妙处在于"用俚语说透天机"。我深以为然——当现代人困在绩效指标的牢笼里时,那句"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仍能让人心头一颤。这部成书于万历年间的小册子,至今仍在东京银座的写字楼、首尔江南区的咖啡馆、上海陆家嘴的会议室里被反复咀嚼,这种文化生命力,值得我们每个浸润在传统文化中的后人自豪。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81573
古人写书,意在明理。今人读《菜根谭》,却只看到圆滑处世。这本书讲了很多道理,但都是老生常谈。比如它说"退一步海阔天空",现在的人理解为遇事就躲。它说"忍一时风平浪静",现在的人拿来当作懦弱的借口。 古代圣贤讲修身,是为了完善自己。现在的人读《菜根谭》,是为了在职场混得开。他们把书中的话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比如"和气生财",被曲解为对领导拍马屁。"知足常乐",被用来安慰自己的不上进。 古人提倡的品德,现在成了伪装的面具。书里说"谦受益",现在的人表面谦虚,内心算计。说"吃亏是福",结果都在想办法占便宜。这些道理原本很好,但被现代人用坏了。 《菜根谭》讲待人接物,现在的人学会的是虚伪。他们用书中的话为自己开脱,却从不真正实践。比如"量大福大",实际工作中一点亏都不肯吃。"宽以待人",遇到利益冲突时比谁都计较。 这本书原本教人向善,现在却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教科书。人们选择性接受其中内容,专挑对自己有利的部分。那些需要付出和坚持的道理,都被有意忽略。
2025年06月28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87142
做人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言行举止要合乎道德。内心清净自然能看透世事,欲望少的人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处世要懂得审时度势,该进则进,该退则退。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只要坚持就能找到出路。 说话要谨慎,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做事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最可靠。遇到挫折不要灰心,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机会。对待别人要宽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赢得尊重。 读书是最重要的投资。知识就像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生的道路。年轻时不用功,老来一定会后悔。学习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会有收获。 面对诱惑要保持清醒。贪图小利的人往往会吃大亏。做人要有原则,不能为了利益而违背良心。遇到不公平的事要敢于站出来,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生活要懂得节制。过度享乐会消磨意志,过分节俭也会失去生活的乐趣。找到平衡点才能活得自在。对待钱财要看开些,够用就好,不必过分追求。 人生路上难免遇到挫折。关键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走出困境。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想办法改变现状。 与人相处要真诚。虚情假意迟早会被识破。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付出总有回报。但也要懂得保护自己,善良不等于软弱。 做事要讲究方法。蛮干不会有好结果,多动脑筋才能事半功倍。经验需要积累,不要指望一蹴而就。每天进步一点点,时间久了就会有大改变。
2025年06月28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21928
"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2025年06月27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