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29971
2025年09月03日
古之文人作小说,意在寓教于乐,托事言志。今之小说家徒以媚俗为能事,争奇斗艳,徒具皮相。李笠翁先生《十二楼》十二篇,虽为稗官野史,然其文心独运,每篇必寓劝惩,实得古人小说三昧。 今观《合影楼》一篇,以池中倒影为姻缘之媒,其构思之巧,令人击节。然细品之,实则在讽喻当时男女大防过甚之弊。今之世风,又一变而为放荡无度,男女之防荡然无存,矫枉过正,令人扼腕。《夺锦楼》写二女争夫,其讽刺世态之笔力,不下于《儒林外史》。今之婚恋,更趋功利,彩礼之争,房车之较,使婚姻沦为买卖,较之古人,其俗更甚。 《三与楼》述藏金之巧,《夏宜楼》写窥远之奇,皆见笠翁匠心。然其最可贵者,在于每篇必含警世之意。今人读小说,但求消遣,鲜有深思其义者。殊不知古人著书,必欲有益于世道人心。如《鹤归楼》写功名富贵如浮云,《闻过楼》讽世人讳疾忌医,至今读来,犹觉其言切中时弊。 笠翁行文,雅俗共赏,其语言之灵动,构思之精巧,实为话本小说之冠冕。然今之读者,或嫌其说教气味过浓,殊不知此正古人著书之本心。当此物欲横流之世,人心浮躁,道德沦丧,读《十二楼》这般寓教于乐之作,反觉其清新脱俗。每见今之网络小说,徒以香艳情节媚俗,较之笠翁,其格调之低下,何啻霄壤。 今人若能细读《十二楼》,当知小说之道,不在炫奇斗艳,而在潜移默化。笠翁虽处明清易代之际,然其文章道德,至今犹堪为法。读者若能得其三昧,必能于消遣之余,获修身之益。惜乎今之小说,能如此者,百无一二。
十二楼
知书房
十二楼
李渔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醒世恒言
知书房
醒世恒言
冯梦龙 著
《醒世恒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该书始刊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全书共四十则故事,题材来源丰富,大多来自民间传说、史传和唐、宋小说。大多数作品仍是婚姻恋爱这个主题。全书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白玉娘忍苦成夫》《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都是其中的名篇,情节跌宕起伏,主题鲜明,流传较广。 《醒世恒言》同作者之前刊行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称“三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西游记
知书房
西游记
吴承恩 著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另说是李春芳)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型加工,更能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两晋演义
知书房
两晋演义
蔡东藩 著
《两晋演义》为《历代通俗演义》之一,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晋代的兴亡。共有一百回,起自司马炎代魏,终至刘宋代晋,经历156年。西晋结束了将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可是八王之乱,消耗国本,与汉人杂处的胡人趁机相继发难,导致了西晋的覆亡。而东晋则在江东重建,蓄积能量,展开艰难的北伐重任,却因内部权力争夺而损耗了实力。大将刘裕脱颖而出,两次北伐,收复长安,之后接连废黜两位皇帝,建国宋,东晋亡。
精选书评
知书客767295
在书店角落翻到这本《十二楼》,故事看似简单却耐读。别人都夸李渔的幽默风趣,我却更佩服他笔下小人物的智慧。面对困境时他们总能想出办法,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头脑。普通人在复杂世道里活得明白,这才是真实的生活。读完后觉得古人遇到的问题和现在差不多,人性果然没怎么变。
十二楼
知书房
十二楼
李渔
知书客427491
有人从《十二楼》中读到市井生活的繁复画卷,有人品出讽刺世情的辛辣笔触。而我在李渔的故事里,看到的是一个个跌倒了又爬起来的小人物。那个为生计奔波的卖油郎最后赢得花魁芳心,教会我在平凡中坚持的意义。"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的感叹背后,是对生活最朴实的珍视。旧时话本里藏着永恒的生存智慧:无论楼阁多高
十二楼
知书房
十二楼
李渔
知书客762123
李渔的《十二楼》结构精巧,每篇故事独立成章又相互呼应。他写人情世故透彻,市井百态尽收笔下。人物刻画生动,对话机智风趣,读来令人会心一笑。情节安排巧妙,往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文字通俗易懂却不失韵味,既可供消遣,又能发人深省。这部作品展现了他对世态人情的洞察力,也证明了他驾驭短篇小说的深厚功力。
十二楼
知书房
十二楼
李渔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