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古之文人作小说,意在寓教于乐,托事言志。今之小说家徒以媚俗为能事,争奇斗艳,徒具皮相。李笠翁先生《十二楼》十二篇,虽为稗官野史,然其文心独运,每篇必寓劝惩,实得古人小说三昧。 今观《合影楼》一篇,以池中倒影为姻缘之媒,其构思之巧,令人击节。然细品之,实则在讽喻当时男女大防过甚之弊。今之世风,又一变而为放荡无度,男女之防荡然无存,矫枉过正,令人扼腕。《夺锦楼》写二女争夫,其讽刺世态之笔力,不下于《儒林外史》。今之婚恋,更趋功利,彩礼之争,房车之较,使婚姻沦为买卖,较之古人,其俗更甚。 《三与楼》述藏金之巧,《夏宜楼》写窥远之奇,皆见笠翁匠心。然其最可贵者,在于每篇必含警世之意。今人读小说,但求消遣,鲜有深思其义者。殊不知古人著书,必欲有益于世道人心。如《鹤归楼》写功名富贵如浮云,《闻过楼》讽世人讳疾忌医,至今读来,犹觉其言切中时弊。 笠翁行文,雅俗共赏,其语言之灵动,构思之精巧,实为话本小说之冠冕。然今之读者,或嫌其说教气味过浓,殊不知此正古人著书之本心。当此物欲横流之世,人心浮躁,道德沦丧,读《十二楼》这般寓教于乐之作,反觉其清新脱俗。每见今之网络小说,徒以香艳情节媚俗,较之笠翁,其格调之低下,何啻霄壤。 今人若能细读《十二楼》,当知小说之道,不在炫奇斗艳,而在潜移默化。笠翁虽处明清易代之际,然其文章道德,至今犹堪为法。读者若能得其三昧,必能于消遣之余,获修身之益。惜乎今之小说,能如此者,百无一二。
十二楼
十二楼
十二楼
李渔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