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01391
2025年06月22日
今年夏天我用两个月时间读完《鬻子》。这本书讲周文王老师鬻熊的故事。我看的是清代刻本,总共十五卷。后三卷是后来人加上的注解。鬻熊告诉文王的治国道理,现在看还是很实用。书里记载的人物事迹都很真实生动。我觉得鬻熊真了不起,能让文王这样的明君学习。书里有些话我现在还记得,比如"治国如种树"。十月五日我在北京家里写完这些感想。
鬻子
知书房
鬻子
鬻熊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子华子
知书房
子华子
子华子 著
二卷。旧本题晋人程本 (约前380—前320)撰。关于程本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为简略。据 《吕氏春秋·贵生篇》记载:“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厘,曰两臂重于天下,身又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远,今所争轻于韩又远,奈何愁身伤生以忧之?”又《庄子·则阳》篇称:“魏䓨与田侯午约,田侯背之,犀首请伐齐,华子闻而丑之,惠施乃见戴晋人。”据此可见,大约子华子与韩昭侯、魏惠王同时人,先秦时代有《子华子》这部著作。及至汉代,班固作《汉书》,刘向校订诸书,咸有序文,而此文独不类,可知汉代该书已亡佚。及至南宋,《子华子》刊版于会稽,晁公武以其多用字,指为元丰后举子所作。近人顾颉刚在《诸子辨》中列举四条证据,推断其为伪书。这四条证据为:书中有 “秦襄公方启西戎,子华子观政于秦”; 又稽庄周所载子华子事,云 “见韩昭侯”,二者前后相差二百余年,不可信一。《孔子家语》言:“孔子遭齐程子于郯。”而今书 《子华子》自谓:“程之宋君受封于周,后十一世国并于温”。程本商季文王之所宅,在西周内当为畿内小国。温者,晋邑小国,两地相隔远迩,亦在可疑二。后序称子华子为鬼谷子师;鬼谷,战国时纵横家,而今书反类道家之言,其不可知三。刘向校订古籍,该书不在此列,不可知四。清人在修《四库全书》时,也认为《子华子》一书“出自近世能言之流,实为公论”。此书虽为伪书,但由于其“文虽稍涉曼衍,而纵横博辩,有致理文彩,堪称伪书中之上品。这对于研究古代伪书的发展和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子华子》现存的版本很多,主要有:绵眇阁本,别六子全书本,子汇本,明刊十行本及八行本。《墨海金壶》本,《珍丛别录》本,近人刊《二十二子》本,明嘉靖刊《五子》本,《道藏》本,《子书百种》本,明弘治丙辰杨一清校刊 《五子》本,《四库全书》本等。
道德经
知书房
道德经
李耳 著
《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从38章开始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指略
知书房
老子指略
王弼 著
三国魏王弼著。关于本书的版本流传及考证情况,王维诚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载《老子》王弼注二卷。叙录谓弼又作《老子指略》一卷。今王弼《老子注》现存,其《老子指略》则亡。查《旧唐书·经籍志》载《老子指例略》二卷,不著撰人。然《唐书·艺文志》则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可知旧志《老子指例略》二卷当即王弼所撰。此后则《宋史·艺文志》载《道德略归》一卷。宋濂《子略》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郑樵《通志艺文略》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又晁氏《郡斋读书志》载《老子略论》一卷,注云,魏王弼撰,凡十有八章。详察上列《旧唐书·经籍志》以下六家著录王弼之书,书名不全同,卷数亦或异,然无一家同时著录二书名者。窃疑各家所载,皆即《释文》叙录所称《老子指略》一书”(《魏王弼撰〈老子指略〉佚文之发见》,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7卷第3期)。王弼对《老子》的看法是:“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观其所由,寻其所归,言不远宗,事不失主。文虽五千,贯之者一;义虽广瞻,众则同类”(《老子指略》)。从这一见解出发,他把老子的“有生于无”的思想发展成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他说:“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
精选书评
知书客109815
自冬月朔日至腊月初八读竟此书,凡三十八日矣。《鬻子》虽残篇断简,而文义精深,殆为后世道家之滥觞,岂可以寻常子书目之?其言君道无为而治,与《老子》相表里;论政重民本之旨,开《孟子》之先声。吾华夏典籍之珍贵,于此可见一斑。癸卯岁杪,寒窗夜读至此,但觉鬻熊之风犹在几案间,令人不禁肃然。若水记于京西小筑。
鬻子
知书房
鬻子
鬻熊
知书客404576
读《鬻子》的时候,很多人夸它是道家思想的源头。但我仔细看了几遍,发现内容很零散,像是后人拼凑的。里面讲的无为而治,和《老子》比起来差远了。有人说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可这本书里连个像样的故事都没有。我更怀疑这是汉代人假托古人写的。统治者喜欢这种书,因为它教人听话。真正有价值的思想不是这样的。
鬻子
知书房
鬻子
鬻熊
知书客425818
在最困惑时翻开《鬪子》,发现治国理政的道理原来如此简单。鬪子只用三言两语就说清了为政的根本。我已经工作五年,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却还是想投机取巧。我不想承担责任,又无法像隐士一样超然物外。我觉得要真正理解这些道理至少还得十年二十年,不然怎么做好管理呢。这就是书里说的凡人的局限吧。
鬻子
知书房
鬻子
鬻熊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