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39679
2025年09月03日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确实值得细细品读。翻开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家心灵世界的窗户,那些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让人不禁感叹乔伊斯对人性洞察之深刻。说来惭愧,这本书在书架上放了很久,直到最近才真正静下心来读完,但这一读就停不下来,甚至后悔没有早点遇见它。 小说从主人公斯蒂芬的童年写起,那些碎片化的记忆片段如此真实,仿佛就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瞬间。乔伊斯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敏感少年的内心世界,那些对宗教、家庭、国家的困惑与反抗,读来令人心有戚戚。特别打动我的是斯蒂芬对艺术追求的执着,"我要去千百次地经历生活的现实,在我灵魂的熔炉中锻造出我的种族尚未创造出来的良知"这句话至今萦绕在耳边。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读这本书需要耐心,就像品一杯需要慢慢回甘的好茶。起初可能会被其跳跃的叙事和不连贯的时间线弄得有些迷茫,但一旦沉浸其中,就会发现这种写法恰恰最能表现一个成长中的艺术家混乱而真实的内心世界。乔伊斯对语言的驾驭令人叹服,从开篇的童言童语到结尾的哲学思考,文风随着主人公的成长而不断变化,这种精心的设计让阅读过程充满惊喜。 最让我共鸣的是斯蒂芬挣脱束缚、寻找自我的过程。从宗教的桎梏中觉醒,从家庭的期待中出走,最终选择流亡来追求艺术理想,这种勇气令人钦佩。作为一个也曾面临类似抉择的人,读到这里不禁会心一笑。乔伊斯笔下的都柏林既是具体的城市,也是所有年轻人必须逃离的精神牢笼的象征。"沉默、流亡、狡黠"这三个词概括的艺术家的生存之道,在今天看来依然发人深省。 阅读过程中,我常常放下书陷入思考。那些关于美学的讨论,关于艺术本质的追问,关于个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都显示出乔伊斯思想的深度。特别是书中大段关于托马斯·阿奎那美学理论的探讨,虽然艰涩,但细细品味后却能感受到乔伊斯对艺术严肃的态度。这种将哲学思考融入小说的写法,让作品有了更厚重的质感。 对比之前读过的《尤利西斯》,这部早期作品显得更为克制和内敛。没有后来那么极端的语言实验,但已经能看出乔伊斯独特的文学风格正在形成。那些突然插入的内心独白,那些打破常规的标点使用,都在预示着现代主义文学的新方向。读完后不禁感叹,原来我们熟悉的意识流手法,在这里已经初现端倪。 用散步的心态读乔伊斯或许更合适。不像跑步那样需要明确的目标和速度,而是可以随时停下来欣赏路边的风景,或者任由思绪飘向远方。读这本书时,我常常读几页就停下来做笔记,或者干脆合上书回味刚才的段落。这种慢阅读的方式,反而让我更好地领会了作品的精髓。 译本的选择也很重要。我读的这个版本语言流畅又不失原文的神韵,特别是那些诗意的段落翻译得恰到好处。不过还是能感受到英语原文的音乐性在翻译过程中的损耗,这让我萌生了读英文原版的念头。毕竟乔伊斯的文字游戏和语音效果,是任何翻译都难以完全传达的。 合上书页,斯蒂芬的身影依然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个孤独前行的青年艺术家,他的困惑与觉醒,他的妥协与坚持,都如此真实动人。在这个人人都急于表达却很少人愿意倾听的时代,重读这样一部关于艺术本质与艺术家使命的作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或许正如乔伊斯所说,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在想象中重塑所经历的现实",而这正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知书房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詹姆斯·乔伊斯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
知书房
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
奥斯卡·王尔德 著
该小说以手相家波特琪斯看到亚瑟勋爵手上呈现的杀机为机缘,描述了亚瑟勋爵主动顺应命运,竭尽全力完成谋杀的故事。文中,作者把亚瑟勋爵置身于与宿命的斗争和与自身的斗争之中,向读者展示了亚瑟勋爵两次心灵的选择:一是面对命运,是反抗还是服从;二是面对自身,是向善还是向恶。该小说表达了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伪善的讽刺。
在少女们身旁
知书房
在少女们身旁
马塞尔·普鲁斯特 著
《在少女们身旁》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创作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第二部,初版于1919年。 小说以二十世纪初巴黎为背景,延续主人公马塞尔青年时期的情感轨迹。他在巴黎苦恋斯万之女希尔贝特未果,转而在海滨度假地巴尔贝克结识少女群体,与阿尔贝蒂娜萌生情愫,最终因对方疏离而怅然结束。 作品借细腻的心理描摹与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呈现青春悸动的虚幻本质与生命流动的永恒命题。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
知书房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
安东尼·特罗洛普 著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是安东尼 · 特罗洛普《帕利泽系列》的第四部小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围绕政治阴谋、个人危机与浪漫嫉妒展开。 本书中菲尼亚斯・芬恩在都柏林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已接受自己政治生涯终结的事实,也渐渐走出妻子离世的阴影。这时,他意外收到重返议会的邀请,便欣然抓住了这个机会。随之而来的,是旧日恋情与竞争的死灰复燃。当他的对手邦廷先生被谋杀后,嫌疑立刻落到了芬恩头上,而他昔日的朋友与恋人,似乎只会让他更加蒙羞。
精选书评
知书客664575
我们这一生,要自己逃离,逃离神父的布道,逃离宗教的桎梏,逃离爱尔兰的狭隘,逃离父亲的醉话,逃离学校的规训,逃离爱情的幻觉,逃离艺术的虚妄,最终也不过是逃进另一座自设的牢笼。乔伊斯笔下的斯蒂芬何其清醒又何其迂腐,用整个青春表演了一场精致的叛逆秀,到头来不过是把都柏林的阴郁带到了巴黎的咖啡馆。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知书房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詹姆斯·乔伊斯
知书客987831
翻开泛黄的书页,竟被这张神秘驴皮绊住了脚步。越往下读越觉得肩上沉重,仿佛那诅咒也悄悄爬上了我的脊背。巴尔扎克笔下的欲望游戏让人不寒而栗,每个选择都像在暗夜中摸索,却不知哪步会踏空。合上书时,我摸了摸自己的掌心,生怕那里也出现一道命运的皱纹。
驴皮记
知书房
驴皮记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知书客513155
读过爱伦·坡的故事,你会发现黑暗里藏着光明。他的角色总是遭遇不幸,但从不放弃。他们面对恐惧,解开谜团,最后找到真相。这让我明白,生活再难也要坚持。有时候我们害怕未知,但其实最可怕的不是困难,而是放弃。爱伦·坡教会我,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保持清醒和勇气。每个选择都有意义,每次努力都值得。
爱伦·坡短篇小说选
知书房
爱伦·坡短篇小说选
埃德加·爱伦·坡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