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17846
2025年09月04日
读完《论自愿为奴》,内心充满困惑与矛盾。为拉·波埃西犀利的批判喝彩,却又对其理想主义色彩产生质疑——当他说"暴君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时,是否过于简化了权力运作的复杂肌理? 这位16世纪的天才青年用手术刀般的文字解剖着奴役现象,将服从者的心理机制暴露在阳光下。书中那些充满激情的反问句确实振聋发聩,但当我合上书页,不禁要问:这种将奴役完全归咎于民众自愿的说法,是否忽视了暴力机器的真实存在?毕竟,在枪口下的"自愿"与真正的自由选择相去甚远。 全书采用论说文形式,以排比句式层层推进论点,像一场精心设计的修辞表演。相比现代政治学著作的实证分析,这种充满诗意的雄辩更像哲学宣言而非严谨论述。最令人不安的是,作者将反抗简化成"集体不服从"的道德命题,却对组织反抗的具体策略避而不谈。这种知识分子式的天真,在血与火的现实斗争中恐怕难以奏效。 不过必须承认,书中对"习惯性奴役"的剖析至今仍具警醒价值。当我们习惯于某种生存状态时,是否也在不自觉地为压迫者铺路?这个追问穿越四百余年时光,依然刺痛着当代读者的神经。
论自愿为奴
知书房
论自愿为奴
艾蒂安·德·拉·波埃西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法哲学原理
知书房
法哲学原理
黑格尔 著
《法哲学》一书充分表现了黑格尔的“資产阶級与貴族阶級联合”专政的根本政治立場,也就表現他在德国当时“半封建半官僚的专制政治”的条件下,多少吸收了一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来“贊助中等阶級”,亦郎贊助当时德国新兴的、比較軟弱的資产阶級的傾向。这书的保守之处主要表現在黑格尔是以君主、貴族为这个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的主导方面。《法哲学》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大部门。
生活的准则
知书房
生活的准则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著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生活的准则》堪称其成熟期的璀璨之作。这部作品初版于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之年,深刻叩问了人类自由与命运的终极命题。本书依据1860年原始版本全新编校,详注精释以溯源爱默生思想脉络,实为美国哲学与文学殿堂级的思想巨著。
关于英吉利国的书信
知书房
关于英吉利国的书信
伏尔泰 著
《关于英吉利国的书信》在伏尔泰众多著作中, 读者最众,影响深远,推动了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进程。此书以书信体撰写而成,对英国的哲学、宗教、历史、政治、自然科学、文学等浩繁众象,展开了凝练犀利而又中肯精妙的评述。
精选书评
知书客766816
自由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选的。拉·波埃西说得明白,奴隶制能存在是因为人们自愿低头。这道理简单得刺眼,可我们照样每天给老板加班,对领导点头哈腰。最可怕的不是被压迫,而是习惯了被压迫。书里问为什么千百万人甘愿受一个人欺负,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身上。我们总说没办法,却从没想过不跪下的可能。明明枷锁是自己戴上的,还要怪锁太结实。
论自愿为奴
知书房
论自愿为奴
艾蒂安·德·拉·波埃西
知书客912211
翻开信札如见英伦,掩卷时心潮难平。伏尔泰笔下那个自由理性的国度,至今令人神往。他写议会、写贸易、写牛顿,字字都像在敲打专制法国的铁窗。最动人的是他写思想自由:"我们这里烧死哲学家,而他们那里为哲学家立纪念碑。"三百年过去了,这段话依然烫得人心口发疼。
关于英吉利国的书信
知书房
关于英吉利国的书信
伏尔泰
知书客267521
"一个陌生的国度,就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自己的面容。"——在《关于英吉利国的书信》中,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描绘了英吉利国风物人情的点点滴滴,这既是异域他乡的真相洞察,又是对自我文化的深刻叩问。字里行间既有人类共通情感的温柔共鸣,又保持着清醒的文化距离感,恰如那海岸线上永远相望却又永不相融的两片陆地。
关于英吉利国的书信
知书房
关于英吉利国的书信
伏尔泰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