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07639
2025年09月04日
宗炳的《画山水序》写得很实在。他谈山水画不只为了好看,而是要通过画来观察自然的规律。这一点很特别。他认为画山水要有远大的心胸,要理解山水的本质而不是只描摹外形。他的想法在当时很超前。但他本人却是一个隐士,远离世俗争斗。这种反差让人深思。一个隐居的人却能提出影响后世千年的绘画理论,说明真正的智慧往往来自内心的宁静。他不追求名利,只想弄明白天地间的道理,这种纯粹的态度现在很少见了。
画山水序
知书房
画山水序
宗炳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授笔要说
知书房
授笔要说
韩方明 著
一篇。书论。唐代韩方明撰。方明生平里籍未详。唐贞元(785—804年)间书法家。自云: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徐东海,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擅长八分书。是书首叙笔法传录。前叙笔法传授,自谓授法于徐璹、崔邈,后言执笔五法,第一为执管,第二为管,第三为撮管,第四为握管,第五为搦管。大抵唐以前作书,颇重执笔之法,故言者较多。但所引名家口授秘传,并不可靠。
论用笔十法
知书房
论用笔十法
张怀瓘 著
一卷。唐·张怀瓘撰。是书为以四字一句之口诀,归纳出用笔之规则,共十项。所列用笔十法为:偃仰向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峰峦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则、迟涩飞动、射空玲珑、尺寸规度、随了变转。每项规则之下均有解释。提出“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阴阳相应: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等书法笔势的审美原则。强调上下偃仰离合、阴阳左右相应的辩证法审美范畴。
书断
知书房
书断
张怀瓘 著
三卷。书法品评著作。唐张怀瓘撰。是编系著录古今书体及能书人名。定其品第,纪述颇详,是一部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他和孙过庭可以说是唐代书论史上的双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朋友赵僎即赞其《书断》:“统之美而绝举,成一家之孤振,虽非孔父所刊,犹是丘明同事。”录古今书体及善书者名,各述其源流,记述颇详。上卷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十体及其源流,系之以赞,末为一篇总论。中卷、下卷将善书者分为神、妙、能三品,每品各以体分。计神品二十五人(除各体重复得十二人)
精选书评
知书客449454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游心太玄,纵意丘壑。" ——《画山水序》中这句超然物外之语,恰似一卷水墨在宣纸上晕开的刹那,将中国山水画"以形媚道"的美学真谛展现得淋漓尽致。宗炳以老庄哲思为骨,用禅悟之笔勾勒出"澄怀味象"的艺术境界,让后世窥见文人画"咫尺万里"的玄远意趣,那并非对自然的简单摹写,而是心灵与造化的共鸣交响。
画山水序
知书房
画山水序
宗炳
知书客444951
很多人读《画山水序》都赞叹宗炳提出的"澄怀观道",我更多注意他写实的部分。他详细记录山水画的技法,分析透视原理,这在崇尚玄谈的南朝很难得。一个隐居者不空谈境界,而是认真琢磨怎么画好山和水的形态,这种态度就值得敬佩。看完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看山水画太笼统,现在能注意到画面中的具体细节了。
画山水序
知书房
画山水序
宗炳
知书客446199
奇了怪了,这画山水序也配叫珍宝?读之乏味,观之无趣。故作高深,实则空洞。说什么"以形写神",不就是照着葫芦画瓢?说什么"澄怀味象",不就是故弄玄虚?读书人可以弃之,画家也不一定用得上。无聊时可看,但只会更无聊;烦躁时想看,却让你更烦躁。欲学山水画不如直接临摹,想悟画道不如去写生。浪费生命!
画山水序
知书房
画山水序
宗炳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