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31042
2025年09月03日
"凡物之形,皆有其理;凡物之理,皆显其形。"
凡物流形
知书房
凡物流形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尹文子
知书房
尹文子
尹文 著
一卷二篇,战国时名家著作,尹文撰。《汉书·艺文志》著录于名家:“《尹文子》一篇。说齐宣王,先公孙龙。”该书至汉末时已“多脱误”,魏黄初时,仲长氏重作编排条次,定为上下两篇。《隋志》、《旧唐志》记为二卷,《新唐志》著录为一卷。今本分“大道上”、“大道下”两篇,或即魏仲长氏条次整理后的本子。其篇次割移,杂窜入汉以后文字,非《汉书·艺文志》著录之原书。但书之基本内容仍与尹文思想相符,尚可作为研究尹文的资料。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今本《尹文子》为伪托,“非但为后人伪撰,即仲长统之序,亦后人所依托”(姚际恒《古今伪书考》)。或曰“即汉末形名说流行时所伪托之书”(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亦有认为“精论甚多,其为先秦古籍,毫无可疑”(梁启超《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该书上篇专论形名。提出名依形而立,名之作用在“正形”,正形必先“正名”,而正名则需对名“察”“检”。他就名与形的关系提出“三科”“四呈”分类法。主张通过正名定分,各得其所。并分析了名实不一的几种形式。下篇则论刑名法术,颇强调以名法治国。其书主体为倡导名家之说,但其所持思想甚杂,“书本名家者流,大旨指陈治道,欲自处于虚静。而万事万物,则一一综核其实。故其言出入于黄老申韩之间”(《四库全书总目》)。现存有明万历本,《道藏》本、守山阁本、《四库全书》本等。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著
简称《风俗通》。东汉应劭著。原书30卷,今本仅存10卷。清·严可均在《全后汉文》中辑佚文6卷;《姓氏篇》自宋已佚,后又在明《永乐大典》中辑出,附录于末。198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除10卷外,还将收集到的唐、宋、明三代各类书中保存的佚文编文27部分附于后。10卷篇目为:皇霸、正失、愆礼、过誉、十反、声音、穷通、祀典、神经、山泽,137条。该书写作于“王室大坏,九州幅裂,乱靡有定,生民无几”的东汉末年,写作目的是“言通于流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从而用以整齐风俗,使上下之心“咸正于正”(引文均见《风俗通义》序)。全书依据原始儒家理论,论考古代历史、风俗礼仪、时人流品、音律器乐、山河薮泽、怪异传闻,内容涉及极广,多侧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范晔在评价该书时曾说过:“文虽不典,后世服洽闻。”版本甚多,《四部丛刊》影元大德本较佳。注本还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
止学
知书房
止学
王通 著
《止学》是隋朝大儒王通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大学》中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祥;能够思虑周祥,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这也是中庸的道理。本书不仅是传统文化关于“止”之思想集大成者,而且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墨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长生久视之道。“谦受益,满招损”,《止学》更多的是告诫做人的哲理。
精选书评
知书客377650
翻开《凡物流形》的时候觉得有点困惑。这本书讲了很多关于宇宙和生命的问题,但是很难一下子看懂。别人都在讨论其中深刻的哲学思想,我却不知道它在说什么。我试着读了两次,还是觉得迷茫。书里提到的事物变化和规律对我来说太抽象了。可能是我水平不够。有句话说万物都在流动,都在变化,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呢?我觉得自己还没抓住重点。
凡物流形
知书房
凡物流形
佚名
知书客769716
《凡物流形》读来让人感到复杂。它讲述了万物如何变化,但文字晦涩难懂。有些段落看似深刻,实际上可能只是故弄玄虚。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很难说清楚。书中有一些观点值得思考,比如变化是永恒的。但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读完之后,既觉得有些收获,又觉得浪费时间。这本书适合喜欢探究玄学的人,普通人可能会觉得枯燥。
凡物流形
知书房
凡物流形
佚名
知书客748524
奇文!道之精微,尽在此篇。读之如饮醇醪,愈品愈觉其味无穷。可清晨读,可夤夜读;可正襟危坐读,可倚枕闲览读。智者能得其玄机,愚者亦能获其皮毛。得意时读之如见故交,失意时读之如遇良医。问道何须远求?此篇字字珠玑,句句显真。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下士闻道,大笑之。然道岂分上下?悟者自得!
凡物流形
知书房
凡物流形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