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百家姓
百家姓
佚名

百家姓

佚名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591431
中华文化传承中的经典《百家姓》作为启蒙读物中的翘楚名副其实。在传统蒙学书籍里,《百家姓》是流传最广、使用最多的文本,至今仍在沿用。《百家姓》影响之广泛。至于内容编排之巧妙、实用价值之高、文化内涵之丰富、记忆方法之有效等等,有的是直接照搬使用,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 读完确实觉得编写者用心良苦,编者选择的姓氏覆盖全面,排列合理,朗朗上口,简单几句,包含众多,面面俱到。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更有忍不住反复诵读的冲动,实用价值体现在方方面面,内容精炼,节奏明快,可以说,"读可记常用姓氏,背能知家族渊源"。 姓氏来源与文化意义难以一概而论,每个学习者都有不同体会。可赞赵钱孙李排在前列反映历史,可叹某些冷僻姓氏不易查找;可赞周吴郑王分布广泛,可叹部分稀有姓氏未被收录;可赞冯陈褚卫读音顺口,可叹个别多音字造成混淆。 古人评价《百家姓》非同寻常,乃是实用宝典。自从需要识字启蒙,人们就自然需要这样的读物,不是谁刻意编写出来,是生活实际催生了这种文本。 翻开书页时总想起小时候跟着长辈一字一句念诵的场景。虽然现在有了电子查询工具,但这份通过口耳相传的记忆仍然珍贵。那些整齐排列的姓氏,不只是冰冷的文字,更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故事。每次教孩子背诵时,都能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量。看似简单的四字句式,却把中华姓氏文化浓缩其中。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65766
《百家姓》虽仅列姓氏,却道尽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千古传承,正如"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所言。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01710
《百家姓》这本书虽然看起来只是简单的姓氏排列,但它的价值不会因为时代变化而消失。在传统文化逐渐淡化的今天,它仍然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自己的根源。一个姓氏背后可能联系着上千年的家族历史,这种传承本身就很有意义。 书中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体现的包容性。不同地位的姓氏都平等地排列在一起,皇帝和百姓的姓氏没有高低之分。这让我想到古代社会也有这样朴素的平等观念。 还有一点很有趣,这本书里能看到很多现在已经很少见的姓氏。有些姓氏看起来很奇怪,但背后可能藏着精彩的故事。比如"第五"这个姓,其实是古代迁徙时按顺序排的。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查查某个姓氏的来历,每次都有新发现。 最让我喜欢的是这本书的实用性。它不仅是文化传承,还能帮助孩子认字。简单的四个字排列,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现在很多家长都用它来教孩子识字,效果很好。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63671
翻开这本《百家姓》,突然意识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记住了无数明星的星座和八卦,却连隔壁邻居姓什么都说不清楚。这让我不禁思考,姓氏这种看似简单的符号,背后承载的究竟是什么? 记得小时候背《百家姓》,只觉得拗口又无聊。如今重读,却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每个姓氏都像是一把钥匙,背后藏着一个个家族的故事。"赵钱孙李"四个字,轻飘飘地挂在嘴边,可细想之下,每个字都沉淀着千百年的历史。我的外公常说,人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明白要往哪里去。现在想来,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上周在社区活动中心,遇见一位研究家谱的老人。他告诉我,现在愿意续家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让我想起去年清明回老家,看见族谱上那些陌生的名字,突然有种莫名的触动。那些素未谋面的先人,他们的血液在我身上流淌,他们的故事构成了我的来处。这种联结,远比想象中要深刻得多。 我们总在追求新鲜事物,却常常忽略这些古老的传承。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时,是否想过教他们认认自己的姓氏由来?购置学区房时,可曾考虑过家族精神的延续?物质条件可以改善生活,但姓氏背后的文化基因,才是真正能陪伴孩子一生的财富。 传承姓氏文化并不容易。它需要耐心,需要放下手机听老人讲古;需要智慧,要从老故事中提炼出永恒的价值观;更需要坚持,不是背完《百家姓》就万事大吉。我认识一位朋友,每年春节都带着孩子走访同宗长辈,这个习惯坚持了十几年。他说,这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让下一代真切地感受到血脉的延续。 我的父亲是普通工人,没给我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他教会我珍视自己的姓氏,告诉我祖上出过教书先生,提醒我做人要对得起这个姓。现在想来,这种教育比存款更珍贵。姓氏不仅是身份标识,更是一份精神契约,提醒我们不要辱没先人,要为后人树榜样。 合上《百家姓》,突然觉得这本小书沉甸甸的。它记录的不仅是几百个汉字,更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图谱。在这个容易迷失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文化锚点,让自己知道从何处来,该往何处去。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71766
正文: 六月份开始读《百家姓》,到八月中旬才看完。这书太简单了,就是把人名按顺序排在一起,没有任何意义。内容空洞,编排随便,读完也没记住几个姓氏。说是启蒙读物,其实连基本的历史背景都没有交代。浪费时间在这本书上,还不如直接去背字典。很多姓氏的解释都很牵强,有的甚至明显是错的。不明白这种书为什么能流传这么久。八月底我在北京写下这些感想。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