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75219
2025年09月04日
郑缉之所著《永嘉郡记》,虽仅存残帙,已足见其心血。其勾勒永嘉风物之精妙,记录地方掌故之详实,令后人想见当年瓯越风貌。尤可贵者,先生以朴实之笔记山川形胜,以真挚之情述民间故事,字里行间皆浸透着对故土的深情。虽为地理之书,却见人情之美,堪称方志之典范。郑氏此书,非特为一郡之记,实乃浙南文化之根基也。每览其文,未尝不为先贤之用心良苦而为之动容。
永嘉郡记
知书房
永嘉郡记
郑缉之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荆楚岁时记
知书房
荆楚岁时记
宗懔 著
梁代宗懔撰。1卷。古代记述岁时风俗的名著。按时序记录古荆楚地区节令风俗。自元日至除日,凡36事,如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正月七日为人日;立春,正月十五;二月八日,释氏下生之日,迦文成道之时。又如春分、寒食、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七月七、七月十五、八月一,秋分、九月九、十月朔日(秦岁首)、仲冬之月,冬至、十二月八为腊日、暮日、除夕等。原书早佚,今传世1卷本亦残缺不全。后晋刘㫬《旧唐书·经籍志》载:“《荆楚岁时记》十卷,……又二卷,杜公瞻撰”。杜氏乃注本。至今其卷数说法不一。注本除杜氏外,尚有五代前蜀之杜光庭本,今已无考;有元末陶宗仪辑《说郛》百卷本;明何允中辑《广汉魏丛书》本;清代《四库全书》本以及民国《四部备要》本等。因保存大量珍贵的民俗资料,历来多为人所引称,流传广泛。对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民俗传承、源流,具有重要价值。
岭表录异
知书房
岭表录异
刘恂 著
地理杂志。唐刘恂撰。三卷。恂唐昭宗时人,曾为广州司马,官满居南海,遂作是书。原书早佚,今传本辑于《永乐大典》,共一百二十四条,约一万四千字。其中以记岭南《今两广)草木禽兽为主,兼及民族风俗。虽不分门列目,但各以类聚,别为上、中、下三卷。卷上记飓风、海潮、梧州对岸西火山、廉州珠、富州、宾州、澄州金、瑇瑁等特产和民族风俗为主。特别有关潮(今潮安)、循(今惠州)二州多野象,及潮循人捕象食鼻、云南豪族各家养象,负重致远,对研究我国古代象的分布、使用和自然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卷中多记岭南古代草花竹木果类等状况,其中尤以引进波斯枣、毕占国扁核桃及岭南佳果荔枝等,为岭南古代农作园艺和生物的重要资料。卷下主记南海各种鱼类、贝类、虫蛇共三十余种。对考查我国南海水产资源和陆生动物亦颇有意义。文字古雅,记载详赡,历为考据家引证,对考释古代岭南动植物有重要训诂名义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丛书集成》本。
沙州记
知书房
沙州记
段国 著
一名《吐谷浑记》。地理杂志。南朝宋段国撰。不分卷。澍有《蜀典》已著录。原书久佚,今存乃张氏于《太平御览》《水经注》、《初学记》、 《太平寰宇记》、 《北堂书抄》诸书中辑出,共二十二条,亦称“段氏沙州记”。清嘉庆年间张澍编辑。收入《张氏丛书》。道光元年(1821)辛巳新镌。张氏为沙州记作序云:“阿豺自号沙州刺使部,内有黄沙,周回数百里不生草木,因号沙州。宋新亭侯段国所纂《沙州记》即唐志之吐谷浑记也。原二卷。今亡佚甚多,特就所见抄之。又录《太平寰宇记》吐谷浑始末目补其阙。”张氏辑录沙州记残文七百三十九字。记述:浇河(城)(东晋末吐谷浑筑城。故址在今青海省黄河南岸贵德县境)。
精选书评
知书客197669
看《永嘉郡记》花了半个多月。主要读的是讲山川的那部分,其他几卷随便翻了翻。作者明显想突出地方特色,但很多记载经不起推敲。比如关于物产的描述,和正史对不上。书里标榜"实录",实际夹杂了不少传闻。至于文笔,只能说勉强通顺,谈不上多好。说是地理书,更像拼凑的地方杂记。去年冬天在杭州读完,觉得浪费时间。
永嘉郡记
知书房
永嘉郡记
郑缉之
知书客726945
杰作,民俗的瑰宝。好,很好,非常好!从头读可以,从中间读也可以。白天读很好,晚上读也很好。学者能看懂,普通读者也能看懂。迷茫时应该读,得意时也应该读。听故事不如看故事,看故事不如懂故事。懂故事的人会明白这本书的价值!
永嘉郡记
知书房
永嘉郡记
郑缉之
知书客753685
这部《永嘉郡记》记载了永嘉山水风物之盛,读来令人神往。郑缉之笔下的瓯越山川,一草一木都透着灵气。他记录民间物产、风俗掌故,详实生动,比那些空谈义理的著作强多了。温州人读这本书,就会知道家乡自古就是好地方。郑缉之写景记事都很准确,文字也干净利落,不愧是地方志中的佳作。我们温州能有这样的典籍传世,实在值得骄傲。
永嘉郡记
知书房
永嘉郡记
郑缉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