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47364
2025年09月04日
人生在世,究竟该往何处去?翻开《大戴礼记》,那些古老的箴言像迷雾中的烛火,明明灭灭。我时常在想,这些两千年前的处世之道,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迷失的心灵? "礼者,理也。"这句话说得多么简单,却又多么沉重。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该遵循什么样的"理"?每当夜深人静,我总觉得自己就像那个"少成若天性"的少年,不知不觉中已被这个时代的气息浸染,却说不清是好是坏。"礼"似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每天都在践行它,却又常常忘记它的本来面目。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曾经让我困惑许久。在这个人人平等的年代,这样的训诫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可细细品味,或许重点不在字面的意思,而在于提醒我们要保持某种精神上的超然。就像现在的我,被各种琐事缠身时,常常会想起这句话,突然就明白了它想要传递的那种超脱的智慧。 最让我心有戚戚的是"教者,政之本也"这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的含义变得如此模糊。我们被各种观念狂轰滥炸,却鲜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值得坚守的。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古人看到我们现在这个样子,会不会摇头叹息?他们那个"正其衣冠,尊其瞻视"的世界,与我们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到底哪个更接近人性的本质? 读《大戴礼记》,就像在迷雾中寻找路标。那些古老的文字时而清晰如镜,时而又模糊得像隔了一层毛玻璃。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它永远不可能给你现成的答案,但总能让你在困惑中多一分思考的深度。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真的需要放慢脚步,重新聆听这些穿越时空的古老智慧。
大戴礼记
知书房
大戴礼记
戴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周礼
知书房
周礼
周公旦 著
《周礼》又称《周官》是儒家经典著作,十三经之一,是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礼记
知书房
礼记
戴圣 著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仪礼
知书房
仪礼
彭林 著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内容记载着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17篇。在宗教意识不甚发达的古代中国,中华民族的祭祀等原始宗教仪式并未象其他一些民族那样发展成为正式的宗教,而是很快转化为礼仪、制度形式来约束世道人心,共有一百多卷的《仪礼》便是一部详细的礼仪制度章程,告诉人们在何种场合下应该穿何种衣服、站或坐在哪个方向或位置、第一第二第三……每一步该如何如何去做等等。
精选书评
知书客813170
《大戴礼记》,读着读着就糊涂了。古人讲礼讲规矩,但现代人看这些总觉得隔着一层。你可以从头读,可以从中间读。聪明的看了未必懂,笨的看了更不懂。日子难过的时候看,日子顺的时候也看。求人指点不如自己琢磨,学老规矩不如想新道理。想不明白,越想越乱。
大戴礼记
知书房
大戴礼记
戴德
知书客913476
在书店翻看《大戴礼记》,很多人觉得这本书难懂,我却觉得戴德记录礼制很有价值。这些内容虽然年代久远,但能让我们了解古人的行为规范。特别是书中说的修身之道,现在看仍然有用。古人总结这些规矩,是希望后人能变得更好。读这种书要慢慢理解,不能急。每次读都能发现新的东西,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大戴礼记
知书房
大戴礼记
戴德
知书客814653
去岁冬至后,偶得中华书局《大戴礼记》新校本,朝夕披览,历旬日乃竟。戴德删汰古礼之繁复,别存八十五篇,虽不及小戴之精约,然谓大同、劝学诸篇,实得孔门微旨。余尤爱曾子十篇,言修身持躬之道,字字如青玉,读之使人凛然。注家王聘珍解诂精当,每出新解,辄有发前人未发之妙。壬寅岁杪,漫记于沪上寓楼。
大戴礼记
知书房
大戴礼记
戴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