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礼
知书房
仪礼
彭林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98
发表书评
知书客492096彭林这部《仪礼》读得人实在困惑,分明是研究礼仪的专著,却写得像密码本一般晦涩。那些繁复的仪节程序,读来仿佛在解上古的谜题,每个动作都暗藏玄机。书中对"三爵之礼"的考证尤为详尽,可越读越觉得古人活得真累,连喝酒都要这么多规矩。有时忍不住想,这些繁文缛节当真值得如此大费周章地研究吗?倒像是把活人装进了礼制的模具里,生生压出个标准形状来。不过转念一想,或许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仪式感,才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底色吧。
知书客372982有人从《仪礼》中看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森严礼制,有人读到"礼之用和为贵"的处世智慧。而我翻开这部古籍,却只闻到一股腐朽的霉味——那些繁复的跪拜程序、刻板的服饰规制,真的还能适应当代社会吗?彭林先生试图用现代语言诠释这些礼仪规范时,总带着几分说教意味。当今年轻人连拱手作揖都觉得矫揉造作,又怎会接受三千年前的繁文缛节?传统需要传承,但更需要一场彻底的祛魅。
知书客205254"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知书客335287白岩松说:"现代人懂得太多礼仪,却太少懂得尊重。"这句话让我开始思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是否丢失了最珍贵的人文精神?彭林的《仪礼》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这个困惑。
最初接触《仪礼》时,觉得这些繁文缛节实在过时。但慢慢发现,每一个动作、每一句称谓背后,都蕴含着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就像书中说的"礼者,天地之序也",这种秩序感不是束缚,而是让生活更有质感的智慧。
我开始学着在生活中实践这些礼仪。给长辈递茶时双手捧杯,与人交谈时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日常相处多了几分温暖。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关于丧礼的记载——"丧致乎哀而止",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反而比现代人夸张的情绪宣泄更显真诚。
朋友笑我太过较真,但我发现,正是这些"过时"的礼仪,让浮躁的心变得沉静。就像书中说的"礼之用,和为贵",这种和谐不是表面功夫,而是发自内心的相互尊重。现在每次重读《仪礼》,都能发现新的智慧,比如"礼不下庶人"的现代解读,其实是在说真诚比形式更重要。
最近开始尝试复原一些简单的古礼。虽然做不到完全还原,但那份庄重感已经让平凡的日常变得不同。有人说这是浪费时间,我却觉得,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效率的时代,愿意"浪费"时间在礼仪上,反而是一种难得的奢侈。
彭林的《仪礼》教会我的不仅是一套行为规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个标新立异的时代,保持对传统的敬畏之心,或许才是真正的特立独行。就像书中所说:"不学礼,无以立。"这份立身之本,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践行。
知书客914222迷茫时读《仪礼》,它告诉你:"礼者,天地之序也"。手足无措时,它指引你:"君子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感到孤独时,它安慰你:"礼之用,和为贵"。面对困境时,它提醒你:"不学礼,无以立"。与人争执时,它开导你:"礼让一寸,得礼一尺"。失去方向时,它点醒你:"克己复礼为仁"。更不用说"礼尚往来""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礼者,人道之极也"……人生每个阶段,都能在《仪礼》中找到答案。彭林教授用现代语言解读古老的礼仪规范,让我们明白这些看似繁琐的礼节背后,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当你觉得生活一团乱麻时,翻开《仪礼》,它能帮你理清头绪。当你不知如何与人相处时,这些流传千年的礼仪准则就是最好的老师。
查看更多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