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戴礼记
知书房
大戴礼记
戴德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111
发表书评
知书客568693在《大戴礼记》的厚重竹简间穿行,总被那些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智慧刺痛神经。汉代戴德编纂的这部礼学经典,表面上讲的是繁复仪节,骨子里却藏着先秦士人的精神筋骨。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些冠冕堂皇的礼制条文,而是《曾子立事》篇里"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的谆谆告诫——两千年前的叮咛,至今仍在敲打当代人怠惰的脊梁。礼的实质从来不是繁文缛节,而是让文明在人性荒漠中生根的倔强。
知书客447364人生在世,究竟该往何处去?翻开《大戴礼记》,那些古老的箴言像迷雾中的烛火,明明灭灭。我时常在想,这些两千年前的处世之道,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迷失的心灵?
"礼者,理也。"这句话说得多么简单,却又多么沉重。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该遵循什么样的"理"?每当夜深人静,我总觉得自己就像那个"少成若天性"的少年,不知不觉中已被这个时代的气息浸染,却说不清是好是坏。"礼"似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每天都在践行它,却又常常忘记它的本来面目。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曾经让我困惑许久。在这个人人平等的年代,这样的训诫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可细细品味,或许重点不在字面的意思,而在于提醒我们要保持某种精神上的超然。就像现在的我,被各种琐事缠身时,常常会想起这句话,突然就明白了它想要传递的那种超脱的智慧。
最让我心有戚戚的是"教者,政之本也"这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的含义变得如此模糊。我们被各种观念狂轰滥炸,却鲜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值得坚守的。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古人看到我们现在这个样子,会不会摇头叹息?他们那个"正其衣冠,尊其瞻视"的世界,与我们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到底哪个更接近人性的本质?
读《大戴礼记》,就像在迷雾中寻找路标。那些古老的文字时而清晰如镜,时而又模糊得像隔了一层毛玻璃。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它永远不可能给你现成的答案,但总能让你在困惑中多一分思考的深度。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真的需要放慢脚步,重新聆听这些穿越时空的古老智慧。
知书客552139白岩松说:"现代人忙着追逐新鲜事物,却忘了回头看看老祖宗的智慧。"这话让我深有感触。最近偶然翻到《大戴礼记》,这部与《小戴礼记》齐名的儒家经典,竟让我在喧嚣的都市中找到了一方宁静。
记得第一次接触《大戴礼记》时,被它厚重的历史感所震撼。虽然它不如《论语》那样广为人知,但其中记载的古代礼仪制度、治国理念,却蕴含着深厚的智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曾子十篇"的记载,那些质朴的文字里,藏着古人处世为人的真谛。
现在的人总说生活节奏太快,可翻开《大戴礼记》,你会发现古人早就把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从冠礼、婚礼到丧礼,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对生命的敬畏。我常想,若是现代人能够汲取其中一二,或许就不会活得这么浮躁。比如其中记载的"投壶之礼",看似简单的游戏,实则蕴含着"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的修身之道。
最近在收集不同版本的《大戴礼记》,虽然有些版本已经残破不全,但每次捧读,都能感受到纸张间流淌的千年智慧。有朋友笑我痴迷这些"老古董",可他们不知道,正是这些看似陈旧的字句,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平衡。
今日午后,泡上一壶清茶,重读《大戴礼记·保傅篇》。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页上,那些关于教育之道的论述,在光晕中显得格外生动。突然明白,古人留下的不只是文字,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经典,来安放浮躁的心灵。
每次读《大戴礼记》,都像在跟一位睿智的老者对话。他说得不多,但每句话都值得细细品味。从"武王践阼"到"五帝德",从"夏小正"到"诸侯迁庙",这些篇章就像一扇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礼乐文明的黄金时代。虽然有些内容已经不合时宜,但其中蕴含的处世哲学,依然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知书客839514传世经典,意义非凡。
知书客898815戴德真有本事写这个?
查看更多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