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读到《浮生六记》中那些精致的闲情逸致,总忍不住怀疑这不过是文人雅士的自我安慰。沈复笔下的生活美学看似超脱,实则处处透着对现实的逃避。他与芸娘的爱情被后人称颂,可细想之下,不过是一个男人在妻子死后才懂得珍惜的老套故事。那些记录日常琐碎的笔墨,真的能抚平失去至爱的伤痛吗?还是说,这种刻意追求的生活情趣,本身就是一种不敢直面苦难的伪装? 书中描绘的种种雅趣,在今日看来更像是一种奢侈的矫情。当普通百姓为生计奔波时,这种闲适情调显得格外刺眼。更令人不适的是,作者似乎总在暗示只有懂得这些情趣的人,才算真正活过。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傲慢吗? 然而最吊诡的是,我们明知这些质疑,却依然会被书中某些片段打动。也许这就是文人的狡猾之处:用美好的表象,掩盖了生活的残酷真相。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沈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子虚赋
子虚赋
子虚赋
司马相如  著
汉赋。 司马相如作。见于《史记》、《汉书》本传及《文选》卷7。《子虚赋》开篇写楚国使者子虚出使齐国,应邀参加齐国国君的畋猎之后,遇到齐国大臣乌有先生与天子命官亡是公。于是,子虚向他们夸耀楚国云梦和楚王出猎盛况,以为“齐殆不如”。乌有先生听了不服,一面指责他不应“奢言淫乐而显侈靡”。一面又言称齐地辽阔,“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争而胜之。这篇赋写得虚实相间,铺陈有序。写云梦,先以“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总起,然后分写“其山”、“其土”、“其石”,接着又交代“其东”、“其南”、“其西”、“其北”;在“其南”又细分为“其高躁”与“其埤湿”,在“其北”中也分列“其上”、“其下”层层深入,丝毫不乱。又注重对称,使读者读之兴趣盎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针对《子虚赋》说:“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这篇赋写于司马相 如游梁时,写就后,传颂一时,以至汉武帝读过竟感叹不已,以为是古人杰作,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而司马相如也正因此而被汉武帝所知。这篇赋虽然对楚辞有所模仿,但又能“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故而《子虚赋》与其续篇《上林赋》同为汉赋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