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通赋
知书房
幽通赋
班固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2
发表书评
"魂茕茕与神交兮,精诚发于宵寐。"
格物求道,幽旨自明。
"夫何神明之悠悠,独郁结而靡诉。"
汉代的班固在写下《幽通赋》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后人会怎样理解这些文字。这篇赋文表面上讲的是一个人遇到神明指引的故事,但字里行间藏着太多说不清的东西。赋中提到的"幽通"二字,既像是说人与神灵的沟通,又像是在描述某种说不明白的人生体验。
那些关于命运和选择的句子让人越读越糊涂。作者说"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意思是人的行动决定好坏,但后面又说"惟兹何之",仿佛在问命运究竟由谁掌控。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让人摸不着头脑。
最让人困惑的是那些关于占卜和神灵的内容。作者既相信占卜可以预知未来,又怀疑"龟策诚不能知此事"。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让整篇赋文笼罩在迷雾中。
当我们试图从中找出人生答案时,发现作者自己似乎也很迷茫。那些看似深刻的句子,仔细想想到底要表达什么?是相信命运还是相信人定胜天?是推崇神灵指引还是重视个人选择?这些问题都没说清楚。
班固的《幽通赋》虽然写于两千年前,但其中关于人生困境的思考至今仍然有用。当现实中的选择充满矛盾时,古人这种探索命运与自我关系的努力值得重视。在个人无法完全掌控外界环境的情况下,赋中展现的处世智慧有其价值:既承认天命的存在,又强调个人的德行修养;既保持对宇宙真理的敬畏,又坚持对自身责任的担当。这种平衡的处世态度,在今日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反而显得格外珍贵。
班固在赋中表现出的人格特质也很有意思。他一方面表现出典型的汉代文人气质,喜欢引用大量典故来证明观点;另一方面又会在严肃的哲理探讨中突然流露出个人情绪。比如他在描述人生困惑时突然插入对自己家族历史的感慨,这种学者式的诚恳很打动人。最有趣的是看他如何用各种历史人物的遭遇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既显得学识渊博,又不失个人色彩。这种在宏大命题中保持自我真实性的写作方式,让古老的文本读起来反而有种奇特的现代感。
查看更多书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