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幽通赋
幽通赋

幽通赋

班固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汉赋。东汉班固作。这是一篇骚体述志兼抒情的作品。始见于《汉书·叙传》,萧统收入《文选》,又略见于《艺文类聚》,都未曾标明此赋有序。惟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汉文》录用了卫灵公驱逐太子之事,作为该赋的序,似显牵强附会。班固自叙此赋主旨是“致命遂志”,即极言人间吉凶命运,进而表明自己处世态度。其妹班昭曾为之作注,李善注《文选》时每每称引之。此赋开篇从班氏始祖颛顼写起,再历数先辈的光辉业绩及由楚迁晋,尔后仕汉的历史,自己梦想着同祖先一样去建功立业:“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仿佛”。同时作者从大量事实中意识到:天地无穷,艰多智寡,变化相诡,难料始终;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欲达到一定的目标,就必须“贵圣人之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以先圣之大道为模式,以天纲为训诫,以精诚信实的态度去努力,才能通于“神灵”,达于世情,有所做为。结尾部分的“乱曰”里,作者再度申明:“舍生取谊,以道用兮”。该赋通篇模仿楚辞特别是《离骚》,但内容较为单纯,讲究铺陈堆砌,在形象的个性化方面也远不及屈原的作品。
更多
书评  · 6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741063
班固的《幽通赋》真是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把易经和道德经的道理都揉进去了。特别有意思的是,他把人生比作一场和命运的较量,就像下棋一样步步为营。 文章开头就说人要明白自己的使命。这其实和易经里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道理。班固认为人生在世,就要像天地运行一样有规律。他举了很多历史人物的例子,说明人要是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倒霉。 中间部分写得最精彩。班固说人活着就像在走迷宫,每一步都要想清楚。他用"幽通"这个词,意思是既要明白世间的道理,又要懂得变通。这让我想起道德经说的"道法自然",班固把这个思想用在了为人处世上。 文章后面讲到命运无常。班固说就算是最聪明的人,也要懂得顺应时势。他用了很多历史典故,说明人不能太固执。这个观点和易经的变易思想完全吻合,都是说要随机应变。 最打动我的是班固写自己家族那段。他用亲身经历说明,一个家族要兴旺,必须守住正道。这和道德经"不失其所者久"的说法如出一辙。班固把这么深奥的道理,用自家故事讲得明明白白。 整篇文章读下来,感觉班固把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都消化了。他不是简单地引用经典,而是把古人的智慧用在现实人生中。这种学以致用的态度,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价值。班固写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他的学问,更体现了一个读书人的担当。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64418
古之贤者作赋,意在明志见性,述怀言志。班固《幽通赋》便是如此。我读此赋,深感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这篇赋文表面看是班固对命运的思考,实则道出了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困境。 班固开篇便写自己幼年丧父,独自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他说"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这让我想到现代人常说的"人生实苦"。但他没有停留在抱怨,而是通过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思考命运的本质。他列举了许多古人故事,说明人生无常,但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赋中最打动我的是班固对"幽通"二字的理解。他说"幽"代表隐微难明的天道,"通"则是指人对天道的理解。这让我想到现代人常说的"尽人事听天命"。班固认为,人应该在认清命运的前提下,依然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文中引用贾谊、董仲舒等人的典故,说明即使才智过人,也难逃命运安排。但这并非让人消极,而是教导人要懂得审时度势。班固写到"变化故而相诡兮,孰云预其终始",这句话道出了命运的不可预测性,但紧接着他又说"要没世而不朽兮,乃先民之所程",强调精神的永恒。 读《幽通赋》,最让我感慨的是班固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在当今功利至上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班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人应该"守道以待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懂得变通。这种处世智慧,对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

@《幽通赋》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