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16177
2025年09月04日
说实话,翻开《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时,我差点被那些绵延不绝的长句子击垮。普鲁斯特似乎从不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一个简单的喝茶场景能被他描绘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哲学思辨。那些关于记忆、时间、爱情的论述,起初让我觉得不过是文人的无病呻吟——谁会在吃一块玛德琳蛋糕时突然陷入对童年往事的无尽追忆?这未免太矫揉造作了。 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书中人物那没完没了的社交活动。凡尔杜兰家的沙龙、盖尔芒特家的晚宴,那些贵族们谈论着毫无意义的琐事,用最优雅的方式说着最无聊的话。我常常读着读着就走神,心想这些人到底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普鲁斯特用整整七卷的篇幅记录这些,难道不觉得浪费纸张吗? 但奇怪的是,当我硬着头皮读到第二卷时,某些段落开始莫名其妙地吸引我。也许是因为某个雨天,我偶然注意到阳光透过窗帘在墙上投下的光影,突然想起书中描写的贡布雷教堂彩色玻璃的光影变幻。普鲁斯特对细节的捕捉有种近乎偏执的精确,他能把最细微的感官体验放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那些最初让我厌烦的长句子,渐渐显露出一种特别的韵律,就像潮水一样缓慢而坚定地冲刷着我的阅读体验。 我逐渐意识到,这本书的魅力恰恰藏在那些看似冗长的描写里。普鲁斯特不是在记录事件,而是在解剖感知本身。当他描述斯万对奥黛特的爱情时,那种病态的占有欲和卑微的讨好,让我想起自己某段不堪回首的恋情。原来跨越一个世纪,人类的情感模式根本没什么改变。这种共鸣来得突然却深刻,就像书里写的"不由自主的记忆",在不经意间击中你。 最让我意外的是,我开始对书中那些原本觉得矫情的描写产生兴趣。比如普鲁斯特写失眠时听到远处火车的汽笛声,那种孤独感竟然让我想起大学时代在异乡的夜晚。他写母亲临睡前的那个吻,让我不自觉地回忆起童年时对父母关爱的渴望。这些私人化的体验通过他特有的文风,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不过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在攀登一座险峰。有时候连续几十页都让我昏昏欲睡,突然又会遇到一段令人拍案叫绝的文字。普鲁斯特对嫉妒心理的剖析精准得可怕,他对社交场合虚伪性的揭露尖锐得让人坐立不安。特别是他写阿尔贝蒂娜的那些段落,把爱情中的猜疑和控制欲展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既令人不适又忍不住认同。 我试过几个不同的译本,最后选择了周克希的版本。虽然有人说他的翻译过于流畅,失去了原文的艰涩感,但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可读性比学术性更重要。普鲁斯特的文字本来就够难啃了,何必再给自己设置障碍? 现在回想起来,我对这本书的态度经历了180度的转变。从最初的抗拒到慢慢接受,再到某些时刻的由衷欣赏。它教会我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不是追求情节的推进,而是沉浸在语言的海洋里,任由思绪随着文字的波浪起伏。那些最初让我烦躁的长篇大论,现在想来倒像是精心设计的迷宫,引诱读者一步步深入意识的幽暗角落。 我会推荐这本书吗?也许只会推荐给特定的人。它需要读者有足够的耐心和闲暇,愿意放慢脚步跟随作者在记忆的迷宫中漫步。如果你期待一个精彩的故事,肯定会失望而归。但如果你想体验一种独特的文学实验,感受语言如何重塑时间与记忆,那么这部长篇巨著确实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至于那些实在读不下去的部分,我的建议是:跳过也无妨。毕竟连普鲁斯特自己都说,真正的书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读者心中。每个人都会在这部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失而复得的时间",而那些无法产生共鸣的段落,就让它留在书页上吧。
追忆似水年华
知书房
追忆似水年华
马塞尔·普鲁斯特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亲和力
知书房
亲和力
歌德 著
一对情侣历尽波折,到了中年方成眷属,在乡间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谁知由于丈夫的朋友以及妻子年轻、美丽的养女的到来,四个人之间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新组合,并由此生出了激情、痛苦,以及短暂的幸福和长久的不幸,这难道真是小说中所谓的亲和力使然? 匠心独运的细节安排,逻辑谨严的推理思辨,浪漫主义的神秘色彩和象征手法,三者成功地融合在一起,使小说成为了一部既“好看”又具思想深度的杰作。
秘密会议
知书房
秘密会议
罗伯特·哈里斯 著
教宗逝世。在西斯廷教堂紧闭的大门后,来自全球各地的红衣主教将为世界上最秘密的选举投票。他们是虔诚的神职人员,但他们也有野心,也存在竞争。七十二个小时后,他们中的一人将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强的精神领袖。谁会是那个天选之人?
背德者
知书房
背德者
安德烈·纪德 著
《背德者》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的中篇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米歇尔一出生便不断被涂上层层文明的“脂粉”,他从小受到严苛的宗教教育,为人严肃古板、不懂生活、没有情趣,只能在各种书籍中度过他的青年时代。后来,米歇尔奉父命娶了贤淑温柔的妻子玛丝琳,但他并不爱她。婚后,他们到非洲度蜜月,正赶上他大病一场,经过妻子悉心照顾,他的身体很快恢复。在那里,他在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大自然之中、恢复强壮肌体的同时,精神也日渐堕落。他一改过去的生活方式,无视任何道德,喜欢上同性恋的生活。面对这种情况,妻子很担心、很忧愁,不久便病倒了,然而这位背德丈夫却不顾妻子的病情,放荡行为毫无收敛,最终妻子病重而死。 《背德者》宣扬了纪德所主张的一种背德主义,即小说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大胆藐视一切既定的道德观念,冲破宗教和家庭的桎梏,尽情地满足人的自然本性,追求个人主义的人生理想。在艺术上,小说打破了19世纪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法国古典文学的完美形式表现了现代人的复杂思想感情,为传统的小说模式重铸了新典范。
精选书评
知书客108115
翻开这本厚书的时候,我以为能看见时间的秘密。结果只看到一个人躺在床上想东想西。他说了很多话,写了很多页,但好像什么都没说清楚。每个句子都长得要命,绕来绕去让人头晕。我读了三遍还是不明白他到底想说什么。那些所谓的深刻思考,真值得花七年时间去写吗。生活中重要的东西,明明可以用简单的话讲明白。
追忆似水年华
知书房
追忆似水年华
马塞尔·普鲁斯特
知书客952673
翻开这部巨著时满心茫然,却在字句间找回了自己遗失的时光。普鲁斯特用记忆的笔触教会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不是未来,而是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碎瞬间。当马德莱娜蛋糕的香气在书页间弥漫,我突然懂得:原来我们都在用整个余生,追寻那些早已拥有的美好。
追忆似水年华
知书房
追忆似水年华
马塞尔·普鲁斯特
知书客289586
伏尔泰的《老实人》讲了一个道理,似乎世界没那么糟,只要埋头苦干就能过上好日子。但我觉得这说法太假了。现实里多少人拼死拼活也翻不了身。主角到最后突然就幸福了,这转变太突然。书里把苦难说得轻飘飘的,好像吃点苦就能变好。我见过太多人被生活压垮,根本等不到好结局。这种乐观更像是在逃避现实的残酷。
老实人
知书房
老实人
伏尔泰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