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77832
2025年04月17日
尹文子受老学影响不少,跟黄老思想形名观点也有相似之处。虽然重点在于形名之论,也不时说到名分之于法的思想。看来老学对诸子百家都有影响,特别是稷下学者影响深远。对理解春秋战国思想辩证研究和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
尹文子
知书房
尹文子
尹文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尸子
知书房
尸子
尸佼 著
战国时尸佼作。《汉书·艺文志》杂家类著录“尸子二十篇”,谓尸佼为鲁人。《史记·荀卿列传》“楚有尸子”。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说:“楚有尸子,疑谓其在蜀。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卫鞅商君谋事划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凡六万余言,卒,因葬蜀。”书已散佚。唐《群书治要》卷36,录有《劝学》等13篇。清汪继培辑有14篇与若干片断,较为完善,但已非原书。其中存有先秦佚说甚多。其学术思想,“非先王之法,不循孔子之术”(刘向《孙卿子叙录》)。提出“执一以静,令名自正,令事自定,赏罚随名”(《尸子·公事篇》)的主张。但有兼综、贯通各家学说的倾向,提出:“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巳皆弇(同掩)于私也。……若使兼、公、虚、均、衷、平易、别囿一实也,则无相非也。”(《尸子·广泽篇》)
风俗通义
知书房
风俗通义
应劭 著
简称《风俗通》。东汉应劭著。原书30卷,今本仅存10卷。清·严可均在《全后汉文》中辑佚文6卷;《姓氏篇》自宋已佚,后又在明《永乐大典》中辑出,附录于末。198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除10卷外,还将收集到的唐、宋、明三代各类书中保存的佚文编文27部分附于后。10卷篇目为:皇霸、正失、愆礼、过誉、十反、声音、穷通、祀典、神经、山泽,137条。该书写作于“王室大坏,九州幅裂,乱靡有定,生民无几”的东汉末年,写作目的是“言通于流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从而用以整齐风俗,使上下之心“咸正于正”(引文均见《风俗通义》序)。全书依据原始儒家理论,论考古代历史、风俗礼仪、时人流品、音律器乐、山河薮泽、怪异传闻,内容涉及极广,多侧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范晔在评价该书时曾说过:“文虽不典,后世服洽闻。”版本甚多,《四部丛刊》影元大德本较佳。注本还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
淮南子
知书房
淮南子
刘安 著
《淮南子》原名《鸿烈》,又称作《淮南鸿烈》、《淮南内篇》、《淮南王书》、《刘安子》,作者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幕下的士人,成书于公元前139年以前,书名“鸿烈”,意思是大而明亮。《淮南子》成于众手,内容广博,对政治、哲理、天文、地理、自然、养生、军事都有所论述,融合先秦诸子的思想,而以道家老庄为主,采纳儒家和阴阳家的观点,修正先秦道家的无为政治理论,发挥天人感应之说,是汉初各派学术思想的总汇,被视为诸子百家中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运用辞赋的笔法,文字浪漫诡奇,站在诸侯王的立场,反对汉朝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政策;书中所述自然论和宇宙生成论理性清晰,为后人信服,对后世道教和理学都有所影响。
精选书评
知书客849923
奇书,让人琢磨不透。阅读时一头雾水,放下后又念念不忘。可以反复看,也可以随手翻。白天看时觉得高明,晚上再看又觉得糊涂。聪明人可能看懂,普通人可能半懂。迷茫时想读,清醒时也想读。研究不如琢磨,琢磨不如实践。关键在于体会。但真的能体会吗?
尹文子
知书房
尹文子
尹文
知书客864242
这书,糟粕,古书之末流。烦人、无趣、没用。不能倒着看,不能顺着看,不能整体看,不能拆零看。高兴时不想看,生气时更不想看。聪明人看完了,傻子也看完了。走投无路时看不进去,春风得意时也看不进去。求人不如求己,看这书不如看别的书。这书,浪费时间!
尹文子
知书房
尹文子
尹文
知书客225027
奇哉怪也!《尹文子》之书,真伪难辨。表面俨然高言,细看却显散乱。可横读,可竖读,读来读去皆不着边际。世人捧若珍宝,我却见其空谈。忧时读之愈忧,喜时读之反惑。名家未必真懂,俗子盲目推崇。形名之说看似玄妙,实则似是而非。求道不如求实,学尹不如省己。一本难解之书,却引得无数人绞尽脑汁——可笑!
尹文子
知书房
尹文子
尹文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