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69613
2025年08月01日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困惑。一方面觉得内容很扎实,很多兵器图谱都画得很详细。另一方面又发现很多战术战法在实战中很难用。书里说得很清楚,但真打起仗来可能不是这样。有时候觉得作者想得太理想化。我有经验的朋友说这书是给读书人看的,真正的将军们不看这个。我不确定该不该相信这本书。有些地方写得好,有些地方又像是纸上谈兵。
武经总要
知书房
武经总要
曾公亮 丁度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著
《吴子》又称《吴子兵法》、《吴起兵法》相传为战国时卫国人吴起所作。现存《吴子》分上下两卷,每卷三篇,共六篇。宋代将《吴子》列入《武经七书》。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编组,实现军队的优化组合。要求统军将领“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五慎”条件,掌握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提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主张先弄清敌人的虚实,选择有利时机进攻,以夺取胜利。
三略
知书房
三略
黄石公 著
《三略》原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的一本著名兵书。属于道家兵书,与《六韬》齐名。 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当时武学必读书《武经七书》编入。目前,该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将领必读的书籍之一。
尉缭子
知书房
尉缭子
尉缭 著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精选书评
知书客279096
真是本烂书,吹得厉害。正面看觉得啰嗦,反面看觉得扯淡。无聊时想看但看不下去,生气时看更来气。将领看了没用,士兵看了更没用。打仗时看了误事,不打仗时看了浪费时间。打仗不如练兵,看书不如实战。关键是怎么打胜仗,书上写的东西一点用都没有。
武经总要
知书房
武经总要
曾公亮 丁度
知书客222748
兵家奇书,千秋不朽!快哉,一朝读罢,万般战策尽在胸中;妙哉,刀光剑影间,智慧锋芒毕露。冬日可读以壮胆魄,夏日可读以涤烦忧。将军可取其韬略,书生可悟其机锋。得意时当读,细察兵无常势;失意时更该读,方知胜败常理。纸上谈兵终是虚,临阵破敌始为真。《武经总要》,非但教人以战,更教人以生。
武经总要
知书房
武经总要
曾公亮 丁度
知书客126152
奇书?不过是纸上谈兵尔!《武经总要》看似包罗万象,实则空洞无物。顺读是兵书,倒看为笑话。得意时读来可笑,失意时翻阅更觉荒谬。所谓"武经",不过是文人臆想之产物,真临战阵,何曾用上半分?将军读之误国,书生读之误己。要我说,这书还不如军中老卒的只言片语来得实在。习武不如练武,读书不如实战。沙场见真章,何须费这纸墨功夫!
武经总要
知书房
武经总要
曾公亮 丁度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