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16046
2025年06月22日
自暮春展卷至仲夏搁笔,凡五阅月而终读《翠微先生北征录》,其间数度掩卷沉思。宋人兵书,理当详载行军布阵之法,然此书偏多空言议论,实操之策反寥寥。每见"择良将""蓄锐气"之语,辄生疑窦:若良将易得,锐气易蓄,何须著书立说?所谓"十二取胜之道",竟似策论应试之文,非实战用兵之法。未知是后人辑录不全,抑或原本即如此玄虚。
翠微先生北征录
知书房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鬼谷子注
知书房
鬼谷子注
陶弘景 著
梁陶弘景注。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一、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二、嘉庆十年江都泰氏刻本(简称嘉庆本)。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著
《隋书·经籍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阴谋》一卷。”撰者自注云:“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盖《太公阴谋》梁时尚有六卷,而撰修《隋志》时只剩一卷。云“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乃魏武帝《解〈太公阴谋〉》三卷。该书乃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姜尚)所作的一部兵书。《汉志》的《诸子略》道家(刘歆《七略》入《兵书略》)著录:“《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兵》即《太公六韬》,《言》即《太公金匮》,《谋》即《太公阴谋》。“兵事”之权谋当然秘密,自然其“谋”可称为“阴谋”(“阴”的古义有隐晦、秘密之义),如《战国策·秦策》二:“张仪反(返)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后乃阴厚使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上条论证《六韬》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之作,从原则上说那些证据也是考证《太公阴谋》的证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一于辨证《六韬》中云:“《汉志》著录之例,只以著书之人题其书,而不别著书名,《老子》不名《道德经》,《淮南》不名《鸿烈》,《蒯子》不名《雋永》,故《太公》之书不名《六韬》《阴谋》《金匮兵法》等也,至《隋志》乃著之耳。”其言甚是。唐元和(公元806—820年)前后马总摘编《意林》有《太公六韬》六卷、《太公金匮》二卷,而无《太公阴谋》,盖经安史之乱而亡佚。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为《太公阴谋》之逸文者。
将苑
知书房
将苑
诸葛亮 著
《将苑》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又称《诸葛亮将苑》、《武侯将苑》、《心书》、《武侯心书》、《新书》、《武侯新书》等。此书宋代称《将苑》,明代始改称《心书》,如《经籍志》;或《新书》,如陶宗仪《说郛》;也有称《将苑》的,如《百川书志》。《汉魏丛书》虽于书名题作《心书》,而篇章标题中间有《新书》字样。现存版本中,这几种称谓都有,核其内容,虽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同书异名。
精选书评
知书客984283
奇书,兵家之瑰宝。壮哉、妙哉、绝哉!可通读,可精读,可全看,可挑重点看。斗志昂扬时可看,意志消沉时也可看。将领可获益,小兵也可获益。困顿时要读,得意时也要读。看兵书不如懂兵法,懂兵法不如用兵法。用兵之道!
翠微先生北征录
知书房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知书客335028
兵法奇书,军国大计尽在其中!一册在手,如握万里江山。可与《孙子》对读,可与《六韬》并观。意气风发时读之,更添胸中韬略;困顿迷惘时览之,顿觉豁然开朗。文人读之可晓兵机,武人读之可知文理。不是寻常兵书,乃是运筹帷幄之秘籍。排兵布阵如掌上观纹,料敌制胜似镜前白发。常读常新,每阅每得!真乃国之利器,不可轻示于人。
翠微先生北征录
知书房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知书客517420
一卷兵书,沉如生铁。灯下翻阅,似懂非懂;风起诵读,欲辨还休。未战时读之如迷雾,临阵读之更茫然。进退之道看似明晰,指一隅而失全局。大处缺气势,小处欠章法,字里行间藏着深深浅浅的坑洼。为将者读之或有所得,为卒者读之愈发糊涂。战场瞬息万变,纸上谈兵终是纸上谈兵啊...
翠微先生北征录
知书房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