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投笔肤谈
投笔肤谈
何守法

投笔肤谈

何守法  

中国明代军事理论著作。著者署为西湖逸士,似即为撰音点注的明代浙江人何守法,身世及生卒年不详。现存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弘锡堂刊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译注本。本书分上下卷,共13篇,以示“仿《孙子》之遗旨”(西湖逸士《投笔肤谈引》)。本书大体按所述问题在战争指导中所处的地位,次第排列。每篇又分为题解、原文、注解、注音和批评5部分。 “题解”阐述该篇的主要内容,指明与其他篇的内在联系, “注解”用于解释“原文”,且附有大量战例加以佐证。计上卷《本谋》第一、《家计》第二、《达权》第三、《持衡》第四、《谍间》第五、《敌情》第六;下卷《军势》第七、《兵机》第八、《战形》第九、《方术》第十、《物略》第十一、《地纪》第十二、《天经》第十三。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421149
这本书在书店翻了两次,实在让人失望。嘴上说着军事谋略,实则空谈理论,满纸都是古人牙慧,却不见半分实用价值。那些所谓"兵者诡道"的老调,读来与《孙子兵法》相差甚远,倒像是蹩脚的仿制品。最可笑的是作者还标榜"肤谈",果然是名副其实的肤浅。身处明清之际,竟还在重复千年以前的战法,这样的书不被淘汰反倒稀奇。真正的将才,怕是不屑于此等纸上谈兵的把戏。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07862
翻开这本被历代兵家奉为圭臬的《投笔肤谈》,总让人忍不住想问:这些写在纸上的兵法谋略,在真实的血肉横飞的战场上,究竟能发挥几成功效?作者自称"投笔从戎"的儒将,可字里行间那股挥之不去的书斋气,总让我怀疑这些理论是否经得起战火的淬炼。 "兵机贵密"四个字说得轻巧,可冷兵器时代的情报传递,真的能做到"鬼神莫测其妙"吗?那些依靠烽火台、驿马传令的原始通讯手段,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恐怕连最基本的军令畅通都难以保证。更不必说古代军队中普遍存在的逃兵问题——作者理想中的"令行禁止",在缺粮少饷的现实中往往沦为纸上谈兵。这种对军事机密过分理想化的描述,暴露出文人论兵常有的脱离实际的毛病。 书中将"奇正相生"说得玄之又玄,可细究之下不过是虚实变化的常识。孙武早在《兵法》中就阐释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何必再叠床架屋?更令人困惑的是,作者一面强调"兵不厌诈",一面又大谈"仁义之师",这种道德与权谋的矛盾统一,在真实的战场上恐怕只会让将领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我见过太多将领在生死关头被这类道德包袱所累,最终酿成全军覆没的悲剧。 最耐人寻味的是书中对"天时地利"的论述。作者将自然条件对战争的影响说得神乎其神,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可翻开战史就会发现,多少名将恰恰是在逆天时而动、背地利而战的情况下创造奇迹。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列阵,这些经典战例无不证明:决定胜负的终究是人的意志和智慧,而非虚无缥缈的"天意"。这种将自然条件神秘化的倾向,或许反映了古代文人面对不可知力量的典型心态。 通读全书,最令我感慨的不是其中的兵法奥义,而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文人从军的矛盾心理。作者既想保持儒者的道德操守,又不得不钻研杀人盈野的兵家之术;既向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境界,又必须面对"歼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残酷现实。这种精神分裂般的挣扎,让这本兵书读起来更像是一份知识分子的忏悔录,而非实用的军事指南。当我们在书斋里指点江山时,是否也该想想:那些在沙场上以命相搏的将士,需要的究竟是玄妙的道理,还是实实在在的粮草和盔甲?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99546
读《投笔肤谈》时总有种奇怪的割裂感——这部明代兵书明明在讲行军布阵,字里行间却渗出文人的酸腐气。作者自称"投笔从戎",可那些骈四俪六的排比句,那些引经据典的论证方式,倒像是书房里摇着折扇写出来的。最困惑的是书中那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老生常谈,既不像《孙子兵法》般犀利透彻,又不如《纪效新书》务实具体,倒像是私塾先生给学生批注的八股文范本。 不过细想又觉得有趣,这部兵书或许正是文人掌兵的绝妙注脚。你看他论述"料敌"时非要先扯一段《周易》,讨论"间谍"时不忘引用《论语》,连讲安营扎寨都要用"如环无端"这样的文绉绉比喻。最耐人寻味的是那些突然冒出的生活哲理,比如突然插入"处世如临阵"的感慨,或是用下棋来比喻用兵——这些段落倒比正经的军事论述更鲜活,让人怀疑作者是不是写着写着就忘了初衷。 全书最生动的反而是那些不经意流露的文人脾性。比如他一面强调"兵者诡道",一面又忍不住用道德标准臧否古人;明明在讲冷兵器对阵,突然就开始批判朝堂上的"清谈误国"。这种矛盾感让整部兵书像极了明代那些既想建功立业又放不下书生架子的士大夫,拿着毛笔在沙盘上比划,终究隔着一层纸的厚度。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53112
读《投笔肤谈》时,常被其中军旅智慧所震撼。年岁渐长再读,更觉字字珠玑。人生如战场,最难的不是面对强敌,而是在漫长岁月里保持斗志不衰。书中"先胜而后战"的道理,让我明白真正的胜利往往始于内心的准备。 细品何守法对兵法的独到见解,仿佛看见一位儒将临阵挥毫。他将军旅韬略写得如此通透,字里行间既有铁血豪情,又有文人风骨。最触动我的是"因敌变化"之说,这不正是人生处世的要义吗?世事无常,唯有随机应变者方能立于不败。 掩卷沉思,顿觉胸中丘壑渐开。今日职场竞争,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战场?书中智慧穿越时空,依然闪烁着夺目光芒。每当困顿时重读,总能获得新的力量,就像一位智者在前方引路,让人在迷茫中看清方向。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21176
《投笔肤谈》论兵多而述史少,自成一家,非但谈兵,亦且论政;何守法注详而义浅,遍解字句,串通文意,而少创见,故说多平,当对读《武经七书》以明其源流、参证战例,又需兼看唐顺之、茅元仪、戚继光诸家。若不愿深究兵略,亦可略观其文采。《本谋》“兵者凶器,战者危事”,语出《老子》,而意近《司马法》,各本沿用旧说,至标点本反失其古雅。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