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翠微先生北征录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又名《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翠微北征录》。宋代论述抗金备战问题的兵书。南宋华岳撰。12卷。今存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刊本。该书主要由《平戎十策》和《治安药石》两部分组成。作者面对宋金对峙、征战不休的局面,既不同意主战派逞忿出兵,也不同意主和派偏安江南。他主张在内政不修,国力不足时,切忌与强大的敌国硬拼。因而建议以“和议”为缓兵之计,积蓄实力,拣选贤才,重赏功臣,抚慰民心,并针对女真铁骑横冲直撞的特点,具体提出了以车御骑,以弩陷骑等制骑战术。由于作者身遭厄运,书中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并没有被宋朝廷所采纳,其书也被淹没三四百年。但至清代被重新搜寻到以后,仍受到兵学界的普遍重视。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486796
"知兵者不言兵,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
2025年06月28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06920
这部兵书写得很实用。
2025年06月28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98246
这本书讲的是打仗的事。一个叫华岳的人写了他对军事的看法。他当过兵,打过仗,所以知道军队怎么管。他说的都是实在话,没有大道理。 书里说练兵很重要。士兵要吃饱,武器要好用。当官的要懂打仗,不能光会耍威风。他还说打仗要动脑子,不能蛮干。地形要看好,时机要抓准。这些都是他的经验。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带兵打仗不是小事,不能马虎。现在看这些老办法还是有用的。虽然武器变了,但用兵的道理差不多。他写的这些,现在当兵的也能学。
2025年06月28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48024
在纷扰的尘世中重读《翠微先生北征录》,像掬一捧清冽的山泉浇在发烫的额头上。那些八百年前的文字至今仍在敲打我的脊梁——原来真正的智慧从来不会蒙尘,它只是安静地等着迷途者回头。 当翠微先生描述他穿越太行山脉时的风雪,我听见的不仅是马蹄踏碎冰碴的声响,更是一个文人在绝境中保持风骨的铮鸣。他把干粮分给流民,在驿站为病卒煎药,这些细节像暗夜里的萤火,照见乱世中最珍贵的品质:身处沟渠,依然仰望星空。读到这里总忍不住摩挲书页,仿佛能触摸到那种带着体温的慈悲。这种慈悲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对命运共同体最透彻的领悟。 书中那些看似絮叨的边防建议,细品之下都是淬炼过的人生至理。他说"察敌情当如观火",何尝不是提醒我们审视内心时要保持同样的敏锐?当写到"练兵先练心"时,毛笔尖分明蘸着墨汁与血泪。最触动我的反而是那些未完成的计划——想要重修的水利,打算编纂的地方志。这些遗憾让这位南宋官员的形象突然鲜活起来,他不再是史册里的符号,而是一个会对着烛火叹息的普通人。 在失眠的夜里重读北征途中那些家书,突然懂得了他反复叮嘱子弟"持身如临深渊"的深意。这个经历过靖康之变的老人,早把浮名看透。他用军事札记的壳,包裹着的其实是修齐治平的核。如今我们追逐着各种成功学,却忘了最朴素的真理:守得住风雪夜归的初心,才能走完万里征程。 合上书时窗外的霓虹依然闪烁,但心里已筑起一道太行山。那些关于边防粮草的算计,意外地治愈了我的焦虑症——原来解决人生困局的方法,古人早就写在泛黄的纸页上:专注当下能改变的事,像翠微先生计算粮秣那样认真对待每个选择。当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时,分明也是在说,起落本就是生命的常态。
2025年06月28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35028
兵法奇书,军国大计尽在其中!一册在手,如握万里江山。可与《孙子》对读,可与《六韬》并观。意气风发时读之,更添胸中韬略;困顿迷惘时览之,顿觉豁然开朗。文人读之可晓兵机,武人读之可知文理。不是寻常兵书,乃是运筹帷幄之秘籍。排兵布阵如掌上观纹,料敌制胜似镜前白发。常读常新,每阅每得!真乃国之利器,不可轻示于人。
2025年06月28日
查看更多书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