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98861
2025年09月04日
古之史家秉笔直书,为存信史,为戒来者。今之史官曲笔阿世,为求荣宠,为媚权贵。读姚思廉《梁书》,愈觉古人之风骨犹存,而今人之气节尽丧。梁武帝萧衍一代雄主,晚年竟困于台城,饿死宫中,思廉不避忌讳,直书其事,此等史笔,今人岂能望其项背?每览《梁书·武帝纪》,未尝不掩卷长叹:帝王将相,终归尘土,唯有直笔如铁,方能不朽。 今人修史,多趋炎附势,为尊者讳,为权者隐。观《梁书·侯景传》,思廉详述侯景之乱,不讳梁室之衰,不隐武帝之过。此等史识,令人钦佩。尤记《梁书·文学传》中载刘孝绰"恃才傲物,多所陵忽",此等直笔,今日史官谁敢为之?思廉作史,不独记事,更寓褒贬于字里行间,此正史家之要义。 今之读史者,或为猎奇,或为应试,鲜有究心于史家笔法者。余读《梁书》,最叹服其叙事之简洁有力,如《范云传》记云临终"召朋友诀别,握手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言讫而卒",寥寥数语,而贤者风范跃然纸上。思廉文字,不求华美,但求真切,此等史笔,今人已难企及。 每见今人修史,或堆砌辞藻,或曲意逢迎,辄思《梁书》之质朴无华。思廉身处唐初,能不避前朝忌讳,秉笔直书梁代兴衰,此等气节,足为后世史官楷模。今日史册,多粉饰太平,讳言得失,较之《梁书》,岂不愧煞?读史至此,不禁感慨:史之为道,贵在存真,若失此旨,虽汗牛充栋,亦复何益?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新唐书
知书房
新唐书
欧阳修、宋祁、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 著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欧阳修与宋祁皆有排佛的倾向,故《新唐书》不见玄奘、一行等佛门之事迹,无以反映盛唐时期的佛教史实。
史记
知书房
史记
司马迁 著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新元史
知书房
新元史
柯劭忞 著
清末柯劭忞撰。二百五十七卷。内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纪传体元代史。柯氏不满于《元史》疏漏讹误,乃搜集《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及历代史著、金石、笔记、文集,域外史料除袭录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原文外,还译引德国人哀德蛮(Erdmann)所译拉施都丁《史集》、多桑《蒙古史》等,并参考屠寄《蒙兀儿史记》早期刻本等同时代人研究成果,将元代史事重编为是书。本纪较简,繁冗之处皆移入志书,故志书较《元史》及其他元史著作为详博。增《行省宰相年表》。然全书无自撰序跋、凡例、考异和引据出处,为论者所诟病。又因哀德蛮德文译音不可信,故《氏族表》中有一人两名之误。史学观点极为守旧。刊于辛亥后尚以“史臣曰”发表史论;《兵志》删除元代禁止汉人使用武器记载,认为元代已是“华夷大同”。1921年12月4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列入正史,为《二十五史》之一。
精选书评
知书客651560
在《梁书》中大多数人关注梁武帝的才华与沉浮,我却看到了另一个角度。萧衍晚年沉迷佛教,大兴土木建造寺庙,国库空虚,百姓困苦。他的儿子萧纲上书直言进谏,虽言辞激烈,但梁武帝最终采纳了建议,停止劳民伤财的工程。帝王身处高位,能够接受臣子的批评并不容易。梁武帝此举,比他的文采武功更值得深思。历史往往在细节处见真章。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知书客929964
自暮春至仲夏,伏案读《梁书》凡两月有余。姚察、思廉父子相继撰述,笔力雄健,叙事简净,犹存六朝遗韵。其载萧梁五十年事,于侯景之乱尤详,读之令人扼腕。然以家传体例修史,不免为尊者讳,于武帝佞佛误国处多所回护,此其瑕疵也。子显论赞,每以骈俪出之,词藻虽华而义理稍欠,不及范晔远矣。丙申长夏青蘅识于姑苏城南。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知书客878366
有人翻开《梁书》看到的是萧衍建梁的帝王韬略,有人读到的是魏晋风度的最后余韵。而我在字里行间,分明听见了江左文士的长叹,那些在朝代更迭中依然坚守的文化火种。这部史书不仅记载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更镌刻着中华文明在动荡年代的不朽传承。当我在夜深人静时展卷,仿佛看见建康城头的那轮明月,依然照耀着今天每一个追寻文化根源的读书人。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