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梁书
梁书

梁书

姚思廉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更多
书评  · 6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98861
古之史家秉笔直书,为存信史,为戒来者。今之史官曲笔阿世,为求荣宠,为媚权贵。读姚思廉《梁书》,愈觉古人之风骨犹存,而今人之气节尽丧。梁武帝萧衍一代雄主,晚年竟困于台城,饿死宫中,思廉不避忌讳,直书其事,此等史笔,今人岂能望其项背?每览《梁书·武帝纪》,未尝不掩卷长叹:帝王将相,终归尘土,唯有直笔如铁,方能不朽。 今人修史,多趋炎附势,为尊者讳,为权者隐。观《梁书·侯景传》,思廉详述侯景之乱,不讳梁室之衰,不隐武帝之过。此等史识,令人钦佩。尤记《梁书·文学传》中载刘孝绰"恃才傲物,多所陵忽",此等直笔,今日史官谁敢为之?思廉作史,不独记事,更寓褒贬于字里行间,此正史家之要义。 今之读史者,或为猎奇,或为应试,鲜有究心于史家笔法者。余读《梁书》,最叹服其叙事之简洁有力,如《范云传》记云临终"召朋友诀别,握手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言讫而卒",寥寥数语,而贤者风范跃然纸上。思廉文字,不求华美,但求真切,此等史笔,今人已难企及。 每见今人修史,或堆砌辞藻,或曲意逢迎,辄思《梁书》之质朴无华。思廉身处唐初,能不避前朝忌讳,秉笔直书梁代兴衰,此等气节,足为后世史官楷模。今日史册,多粉饰太平,讳言得失,较之《梁书》,岂不愧煞?读史至此,不禁感慨:史之为道,贵在存真,若失此旨,虽汗牛充栋,亦复何益?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梁书》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