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28258
2025年06月27日
绝品,中华医道之魂!妙哉、神哉、奇哉!可作养生经读,可作治病理。清晨可读,深夜亦可读。医家可钻研,常人可受益。病痛缠身时需读,身强力壮时更需读。《内经》之大用,非止于治病救疾,更在于通晓天人合一之道。今人读之,当取其精而存其神。良器在手,善用者得大境界!
黄帝内经
知书房
黄帝内经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本草纲目
知书房
本草纲目
李时珍 著
《本草纲目》是一部集中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大成的著作,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定稿,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在南京正式刊行,作者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李时珍。此著收录于《四库全书》,为子部医家类。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千金方
知书房
千金方
孙思邈 著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扁鹊心书
知书房
扁鹊心书
窦材 著
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此书以重视经络和针灸疗法为特点。卷上介绍“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禁用寒凉之剂。卷中论及伤寒、阴毒、劳复、喉痹、虚劳、中风等100余种外感、内伤及临床各科杂病。卷下除续载部分病症外,“扁鹊神方”收有94方,分别介绍了其主治和服用法。其中相当数量的方剂不见于宋以前的医籍,并保留有我国较早的麻醉方剂—睡圣散,颇具参考价值。
精选书评
知书客982660
医书之祖,生命真谛。此书要读,必须读,反复读。健康时读,生病时更要读。年轻人读得懂,老人读得更透。白天读可行,夜晚读也行。一字一句都是宝,一段一章都是药。不用迷信,但要敬畏。不用全信,但要思考。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懂病。懂病之道,尽在此书。实在东西,实在有用。读它十年,胜过求医百次。
黄帝内经
知书房
黄帝内经
佚名
知书客877446
从立夏到白露,花了四个月才读完这部书。特别是运气七篇,看了两遍才懂一点意思。这部书讲养生治病,说阴阳五行,古人观察很细,想法很深。后人看病开方,很多道理都从这里来。它不光讲医术,还教人怎么顺应天地过日子。读的时候总想,现在的人太急了,忘了这些老道理。庚子年初秋记于北京。
黄帝内经
知书房
黄帝内经
佚名
知书客271718
清明开卷,七月雨季方毕读。书分素问、灵枢两部,文字艰涩难懂。灵枢篇尤其混乱,章节编排显然后人随意拼凑。这本医书被捧得太高,其实多是上古巫医杂说,夹杂大量迷信内容。后人不断增改,早已失去原貌。书中所述医理缺乏实证,治疗方法更是荒唐。这样的古籍只能作为文物研究,不该奉为医学经典。八月末筱斋记于沪上。
黄帝内经
知书房
黄帝内经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