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06691
2025年09月03日
在道德说教泛滥的当下,《围炉夜话》这类格言集的现实意义确实值得商榷。王永彬试图在炉火旁构建一个理想的道德世界,那些"教子弟于幼时""俭以养德"的训诫看似隽永,实则透着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迂阔。最令人困惑的是,作者一边强调"贫贱不能移",一边又不忘教导读者"择友须胜己",这种既要清高又要功利的矛盾,让整本书读来总有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违和感。 不过书中那些生活细节的记载倒是意外地鲜活有趣。比如作者描写冬日围炉时"童子烹茶,老翁说古"的场景,让人仿佛能闻到炭火混着茶香的气息;谈到交友之道时突然插入一句"见人博弈,不可窥其胜负",这种突如其来的生活小贴士反而比那些大道理更显真实。最耐人寻味的是书中随处可见的双重标准——告诫世人"勿恃势凌贫"的同一双手,转头就写下"与富贵人交,要有矜持"这样势利的句子。 这些文字就像炉火映照下的影子,时而高大庄严,时而扭曲变形。当我们合上书卷,或许该思考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凛冽寒风里,这样精致的道德火炉,究竟能温暖多少人?那些被反复摩挲的道德箴言,是否只是文人雅士自我安慰的精神玩具?
围炉夜话
知书房
围炉夜话
王永彬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声律启蒙
知书房
声律启蒙
车万育 著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著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的言论,退而著《神灭论》。其基本论点是“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以此推论,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乃是“质”和“用”的关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正如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一样,刀刃没有了,锋利也就谈不上了。作者还对佛教加以指责,认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南北朝期间佛教盛行,南朝皇帝和世家豪族大都奉佛。寺院林立,僧徒云集,迷信成风,误国害民。《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萧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又派人以高官相诱,范缜则断然表示决不“卖论取官”。后来梁武帝萧衍奉佛教为国教,又组织64人发表75篇文章对《神灭论》进行再次围攻,还亲自写了《敕答臣下神灭论》,指责其“妄作异端”、“违经背亲”,并以命令语气说:“言语可息(不要再坚持了)!”但范缜仍然“辩摧众口”,不为所屈。结果,被流放岭南。《神灭论》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体论
知书房
体论
杜恕 著
杜氏《体论》四卷,魏幽州刺史杜恕撰旧、新《唐志》同。恕字务伯,晋征南大将军杜预之父也。官御史中丞,出刺幽州,以斩鲜卑小子一人为程喜所劾,免为庶人,徙章武。阮武谓恕曰:「今向闲暇,可潜思成一家言。」遂著《体论》八篇,又著《兴性论》一篇。嘉平四年卒于徙所,《魏志》有传。八篇者,一曰《君》,二《臣》,三《言》,四《行》,五《政》,六《法》,七《听察》,八《用兵》;四卷者,卷凡二篇,其书盖亡于唐末,《群书治要》载有六千余言,不著篇名,审观知是《君》、《臣》、《行》、《政》、《法》、《听察》六篇,其余《言》篇、《用兵》篇略见《御览·六帖》,而《意林》以《自叙》终焉。今录出校定为一卷。恕又有《笃论》,别载于后。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二月既望。
精选书评
知书客447095
在街角咖啡馆翻完这本小册子,窗外飘着细雪,倒真应了"围炉"的意境。世人常赞其处世智慧,我却格外偏爱那些烟火气的段落——老农谈收成,妇道论家常,圣贤之理竟藏在柴米油盐中。最难得是王永彬写"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这等通透,非历经沧桑不能道出。如今鸡汤文字泛滥,这般带着炭火气的箴言,反叫人想起祖母摇着蒲扇讲古的温润。
围炉夜话
知书房
围炉夜话
王永彬
知书客246315
围炉夜话》不仅是清朝时期一本十分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也是一本通俗格言集。它总共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多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道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集中华民族处世哲学之大成,并汲取了历代格言的精髓与语言的精华。
围炉夜话
知书房
围炉夜话
王永彬
知书客447033
没有考学的家底,远离了官场名利,他成为一个在桥西馆度过大半生的识字农人。白天耕读授徒,岁晚务闲围炉,希冀劝世易俗,心有所得述诸口,留下一部久无人识的小书。直到宋希尚取而读之,王永彬才逐渐为世所知。这些随得随录的句子,既已陪他度过一个又一个永夜难消的冬日,于他足矣。
围炉夜话
知书房
围炉夜话
王永彬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