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33439
2025年06月20日
有人从《体论》中读出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人体会到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而我觉得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朋友,用平实的语言把复杂的道理讲得很清楚。这本书让我明白思考问题要有条理,说话要讲究方式。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很实用。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更需要这样直击本质的思维方式。
体论
知书房
体论
杜恕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中说
知书房
中说
王通 著
一名《文中子》。为隋末名儒王通子福郊、福畤仿《论语》体例,集通生前言论,以问答形式整理而成。今有宋阮逸注十卷本。分《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十篇。其哲学思想确认天、地、人为“三才”,“天者统元气焉”,“地者统元形焉”,“人者统元识焉”,但又相信“天神”、“地祇”的存在。认为治乱、穷达、凶吉都有命,“君子畏之”,又认为吉凶祸福,惟人自召,在人自取。矛盾之处很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明王道”,抨击现实社会暴政,依据孟子仁政学说,提出要统治者“遗身”(即至公无私)、“推诚”,盼望重建王道政治。主张儒、佛、道三教归一,但以儒家为主。并希望恢复分封制和井田制。王通在《中说》中提出的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先声。后人因其中所记王通门人多隋唐间大臣,年龄与事实不符,或疑其为伪作,虽不尽然,但其中有夸饰之词,则为事实。中统 元世祖年号(1260—1264)。凡五年。
名贤集
知书房
名贤集
佚名 著
《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具体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它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有些还渗透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等思想,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句。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著
理学著作。宋朱熹著,黎靖德编。是朱熹讲学语录的汇集。又名《朱子语录》。一百四十卷。朱熹一生从事讲学,门人对他的讲话和答问各有所记。朱熹死后,门人对这些记录进行汇辑刊刻,有多种版本,详略不一。其中主要有建州、饶州、池州所刊三种《语录》,徽州、眉州所刊两种《语类》,称为三录二类,同时流行。然互有出入,未尽完善。南宋末年,黎靖德参校以上五种书,除去重复谬误1151条,然后以类相附,名为《语类大全》。分为《理气》、《性理》、《鬼神》、《学》等二十六门,对孔子、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等均有论述。对《乐》、《礼》、《春秋》、《孝经》、《诗》、《书》、《易》、《四书》也有解说。内容涉及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史学等方面,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资料。该书集中论述了朱熹“理在气先”的世界观,认为“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卷一)。还论证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观点,指出“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卷四)。着重强调“天理人欲之辨”,鼓吹二程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的道德说教,“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卷十二)。书中还有不少辩证法思想,把一分为二表述为一个无穷的过程。还揭示了矛盾对立的普遍性,认为天下之物,“有阴便有阳,有仁便有义,有善便有恶,有语便有嘿(默),有动便有静”(卷九十五)。此书内容十分丰富,虽不是朱熹所定,但反映了朱熹学说的“大要”及基本思想。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本,《刘氏传经堂丛书》本,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277147
《体论》,玄之又玄,深不可测?读时如坠云雾,时而豁然开朗,时而坠入深渊。左看有理,右观无谬,合卷细思却又诸般矛盾。大智慧者在其中见道,小愚钝者只能学个皮毛。喜时读来疑团重重,悲时翻阅愈加凝重。求道者视若珍宝,凡夫俗子视同天书。拜师不如问心,问心不如格物。格物之途,终究还是走不完的迷途。
体论
知书房
体论
杜恕
知书客687933
尽信书不如无书,《体论》当然算得上一体,却说不上论。徒然堆砌些高头讲章,把肢体动作排出一套礼仪的队形,惟独缺少了活人的气息。我最嫌它那副教导主任式的口吻,仿佛全天下人都该按它那套鞠躬的度数来生活。读时每每想起被军训支配的恐惧,连翻页都像在踢正步。古人讲礼乐教化,何尝这般刻板?活人倒被条文捆成了提线木偶,实在可笑。
体论
知书房
体论
杜恕
知书客683973
自乙未仲春至季夏始读竟此卷,历时四月有余。其中礼制、刑名二篇最为精要,逐字研读,余者但观大略而已。杜氏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其论体用之别,析理之精,非博览群书者不能为也。虽文辞质朴,不尚华采,然立论严整,考据周详,实为论体文之范式。尤以"政体篇"为最,可以观世变矣。丙申长夏韫庵记于沪上。
体论
知书房
体论
杜恕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