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71215
2025年06月30日
自暮春始读《道德经古本篇》,两月方得卒业。帛书与通行本殊异处甚多,每遇歧义则对照揣摩,然终未能尽解玄妙。老子之言浑沦汪洋,如睹太初气象,然魏晋以降注者纷纭,反失其朴。最喜"大方无隅"四字,直指道体,却令后世万众解说尽成赘疣。注疏家强作解人,不若静观流水。壬寅初夏于杭城晴窗下记,檐角风铃正与蝉鸣相应。
道德经古本篇
知书房
道德经古本篇
老子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田子
知书房
田子
田骈 著
一卷。原题周田骈(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田骈,亦称陈骈,号田口子,战国时齐人,彭蒙的学生,齐国稷下学者之一。据《庄子·天下》记载,田骈和慎到同为道家一派。主张 “贵齐”,认为“万物皆有所可,皆有所不可。”要求人们放弃是非观念,不坚持己见,“与物宛转”。儒者常斥其非。《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田子》二十五篇,隋唐志都不著录,说明其书久佚。清马国翰从《吕氏春秋》中辑得三篇,并引《淮南子》之文参订校补,又附考一篇合为一卷。后世学者称《田子》发明道德之术而运用于世,是研究先秦道家思想可资参考的古籍。现存《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子华子
知书房
子华子
子华子 著
二卷。旧本题晋人程本 (约前380—前320)撰。关于程本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为简略。据 《吕氏春秋·贵生篇》记载:“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厘,曰两臂重于天下,身又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远,今所争轻于韩又远,奈何愁身伤生以忧之?”又《庄子·则阳》篇称:“魏䓨与田侯午约,田侯背之,犀首请伐齐,华子闻而丑之,惠施乃见戴晋人。”据此可见,大约子华子与韩昭侯、魏惠王同时人,先秦时代有《子华子》这部著作。及至汉代,班固作《汉书》,刘向校订诸书,咸有序文,而此文独不类,可知汉代该书已亡佚。及至南宋,《子华子》刊版于会稽,晁公武以其多用字,指为元丰后举子所作。近人顾颉刚在《诸子辨》中列举四条证据,推断其为伪书。这四条证据为:书中有 “秦襄公方启西戎,子华子观政于秦”; 又稽庄周所载子华子事,云 “见韩昭侯”,二者前后相差二百余年,不可信一。《孔子家语》言:“孔子遭齐程子于郯。”而今书 《子华子》自谓:“程之宋君受封于周,后十一世国并于温”。程本商季文王之所宅,在西周内当为畿内小国。温者,晋邑小国,两地相隔远迩,亦在可疑二。后序称子华子为鬼谷子师;鬼谷,战国时纵横家,而今书反类道家之言,其不可知三。刘向校订古籍,该书不在此列,不可知四。清人在修《四库全书》时,也认为《子华子》一书“出自近世能言之流,实为公论”。此书虽为伪书,但由于其“文虽稍涉曼衍,而纵横博辩,有致理文彩,堪称伪书中之上品。这对于研究古代伪书的发展和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子华子》现存的版本很多,主要有:绵眇阁本,别六子全书本,子汇本,明刊十行本及八行本。《墨海金壶》本,《珍丛别录》本,近人刊《二十二子》本,明嘉靖刊《五子》本,《道藏》本,《子书百种》本,明弘治丙辰杨一清校刊 《五子》本,《四库全书》本等。
鬻子
知书房
鬻子
鬻熊 著
后人所辑楚开国人物鬻熊与周王对答的言谈记录。《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原注云:“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今本《鬻子》为唐逄行珪所献,内附《补鬻子》7则,出自汉贾谊《新书·修政语下》,记载了鬻熊与周统治者“坐策国事”时的一些政治、哲学观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鬻子》有二十二篇,到南朝庾仲容和唐朝马总《意林》所著录的仅存六篇。现存今本《鬻子》为十四篇,是唐代逢行珪所注,内容“篇或错乱,文多遗阙”。每篇只有短短一章,寥寥数语,缺漏不全。每篇所标篇名,多生涩费解,所标篇次,也大都前后紊乱,因此引起了后世学者的怀疑。明朝学者宋濂在《四部正讹》一书中指出:“今本《鬻子》,其文质,其义宏,实为古书无疑,”
精选书评
知书客341398
奇书,千古之谜。头痛,也爱看,无聊时看,忙碌时也看。聪明人能懂,笨人也能懂。当官要看,做生意的也要看。得意时该看,失意时更要看。读它不如想它,背它不如用它。五千字而已,用一辈子都不够。好话听多了没用,坏话听多了也没用。看懂一句就够了,贪多反而糊涂。想发财的别看,想当官的别看,真想活的才该看。
道德经古本篇
知书房
道德经古本篇
老子
知书客769254
大道至简,真经炉火纯青!妙哉、绝哉、神哉!可品读一生,可参悟一世。清晨可读,月夜亦可读。帝王能会意,布衣也能会意。迷茫困惑时当读,豁然开朗时更当读。抄经不如解经,解经不如行经。五千言字字珠玑,句句惊雷。上善若水,处众人之所恶;为而不争,居难易之间。老子骑牛出函谷,留下这卷天书,教我辈如何与天地共舞!
道德经古本篇
知书房
道德经古本篇
老子
知书客645759
大家都在读《道德经》,很多人喜欢老子的智慧。但是我看的时候,更在意的是这本书的写法。每个字都像卡在台阶里的石子,用力踩才能踩稳。很多人只记住"上善若水",却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句话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觉得老子的想法很深,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完的。这本书我看了三遍,每次都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道德经古本篇
知书房
道德经古本篇
老子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