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4390
2025年09月04日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确实展现了他惊人的笔力,那些细密如针脚的心理描写和穷困潦倒的生活场景,读来令人窒息。但不得不说,这部作品里泛滥的自我怜悯和近乎病态的自我剖析,让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一场精神折磨。作者似乎沉醉于描绘贫穷带来的屈辱感,以至于每个角色都浸泡在黏稠的苦水里,连呼吸都带着腐朽的味道。 杰武什金这个角色简直是个悲剧的集合体。他那些长达数页的内心独白,与其说是展现了小人物的尊严,不如说是暴露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受虐美学的痴迷。这个抄写员对瓦尔瓦拉近乎病态的奉献精神,怎么看都像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残。更可笑的是,他居然能从被践踏的尊严中品出某种诡异的快感,这种扭曲的心理状态实在令人不适。作者试图让我们同情这个角色,但过度的自我贬低只会让人产生反感。 瓦尔瓦拉也好不到哪去。这个看似纯洁的少女,实际上是个精于算计的利己主义者。她接受杰武什金的资助时表现出的那种暧昧态度,与其说是无奈,不如说是种变相的剥削。最讽刺的是,当她终于抓住机会逃离贫困时,那份决绝与之前表现出的柔弱形成鲜明对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想塑造一个被命运摧残的可怜形象,结果却写出了一个利用他人善心的机会主义者。 书中其他配角更是单薄得可怜。那个整天醉醺醺的房东,那个装腔作势的官员,都像是从通俗剧里走出来的脸谱化角色。陀思妥耶夫斯基似乎认为,只要往人物身上堆砌足够多的苦难,就能让他们显得真实。但事实上,这些角色除了呻吟和抱怨外,几乎没有其他存在感。 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小说中无处不在的感伤主义调子。那些刻意渲染的悲惨场景,那些矫揉造作的情感宣泄,读起来就像是在看一场拙劣的悲情表演。陀思妥耶夫斯基显然深谙如何触动读者的同情心,但这种手法用得过火就变成了情感勒索。当每个段落都在声嘶力竭地呐喊"看我多可怜"时,真正的悲剧力量反而被稀释了。 不过必须承认,书中对彼得堡贫民窟的描写确实震撼。那些阴暗潮湿的角落,那些发霉的面包和破旧的外套,都带着令人窒息的真实感。可惜这些精彩的环境描写,都被淹没在无休止的自我怜悯中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来在《罪与罚》中找到了苦难与救赎的平衡点,但在这部处女作中,他显然还没学会克制。 说到底,《穷人》最大的问题是它把贫穷浪漫化了。它将物质匮乏包装成某种精神洗礼,将生存困境美化成道德考验。但现实中的穷人没有时间写长信倾诉衷肠,他们要为下一块面包奔波。这部小说与其说是描绘穷人的生活,不如说是知识分子对贫穷的想象 - 一种充满文学性的、经过精心修饰的苦难。
穷人
知书房
穷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群魔
知书房
群魔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群魔》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其故事取材于1869年莫斯科发生的涅恰耶夫案件。涅恰耶夫是彼得堡大学的旁听生,曾积极参加1869年春彼得堡的学生运动。他跑到国外后,在日内瓦与巴枯宁接近,并学习了无政府主义的阴谋策略。 1869年9月,涅恰耶夫携带建立反政府的秘密组织的计划到达莫斯科,还随身带着由巴枯宁署名的“世界革命同盟俄国分部”的委托书。他建立秘密小组,密谋成立了“人民惩治会” 。1869年11月21日,涅恰耶夫用恶意煽动、欺骗和恐吓手段,借口伊万诺夫有可能向当局告密,迫使“人民惩治会”的一群会员在莫斯科附近暗杀了他。作者用文学的形式叙述了这一事件。
公民布里赫
知书房
公民布里赫
奥青纳雪克 著
该作品为长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布里赫的描写,探讨了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的立场问题。它被认为是一部描述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在新社会努力寻找自己位置的知识分子的故事。
波士顿人
知书房
波士顿人
亨利·詹姆斯 著
波士顿人》故事以1870年代的美国城市波士顿和纽约为背景,描写了美国社会各阶层人士为了占有一位有演说才能的女孩子藉此拥有一笔丰厚的社会资源而展开的一系列名利争夺战。詹姆斯以这本小说考察了美国内战后的商业价值观对人际关系的侵蚀,表达了自己以审美求自由精神与健康交往的社会交往伦理思想。
精选书评
知书客307610
翻开这本小书,字里行间都是沉重的叹息。老文官杰武什金颤抖着双手写信时,我仿佛看见无数卑微的灵魂在贫穷中挣扎。陀氏笔下的"小人物"如此真实,连呼吸都带着寒酸的味道。最动人的不是那些自怜的独白,而是在苦难中依然闪烁的人性微光——那封被退回的信件里,藏着比钻石更珍贵的尊严。
穷人
知书房
穷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
知书客218826
这书讲修女的历史,但写的真不好。作者只写了修女们遵守规矩的一面,没写她们内心的挣扎。修女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但书里把这些都抹掉了。读起来就像在看工作报告,又干又无聊。明明可以写出修女们的真实生活,但作者选择了最偷懒的方式。想看修女故事的人肯定会失望。
修女的历史
知书房
修女的历史
阿芙拉·贝恩
知书客992657
爱玛的悲剧在于她沉迷于虚幻的浪漫幻想。她渴望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却无法认清现实。她不断借钱购买奢侈品,最终债台高筑。她的丈夫平庸但诚实,她却视而不见。她追求激情,却一次次被情人抛弃。当债务曝光时,她选择了自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脱离现实的幻想只会带来毁灭。福楼拜用冷静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女人的悲剧。
包法利夫人
知书房
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