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3431
2025年06月23日
《朱子语类》卷数众多,我陆续翻看三个月。许多人看重朱熹的理学阐释,我却在意他的日常应答。他不回避学生提问,连"如何静坐"这种小事也仔细说明。大师肯俯身解答琐碎疑问,比建构宏大理论更难。学者容易好高骛远,何况已成权威者。从这些谈话能看到真学问的根基。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言子文学录
知书房
言子文学录
言偃 著
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列有《言子》三卷。陈振孙与王邑宰为同时人,悉其事,故载之于书。考王公爚所次《言子》三卷,书已失传,惟元代大德间赵孟顺书《卢侯生祠碑记》有“言子废集,卢公重加侵梓”之语,碑在县儒学。明邑宰耿公与侯氏辑注《言子文学录》一卷,耿邑宰所注《言子文学录》,全文悉备,其书采选《鲁论》、《礼记》、《家语》诠次之,文与原书次第不侔。考当日惟视语义,各从其类。如《论语》先载子游问孝章,而《文学录》首辑“文学子游”四字,余皆类是。顾于诸书,犹有挂漏。不揣彅劣,重为讨辑之,仍昔名曰《言子文学录》。耿公原书所有者并注,录之加注“侯氏辑”、“耿氏注”等字,不敢没古人之用心,其先后亦仍之。今所增入者,添注“今增”二字。略仿宋王邑宰分辑三卷之意:第一卷文学上,凡言学问政事入之;第二卷文学中,言丧礼者入之;第三卷文学下,言杂礼者入之。共成三卷,略存旧体。
中说
知书房
中说
王通 著
一名《文中子》。为隋末名儒王通子福郊、福畤仿《论语》体例,集通生前言论,以问答形式整理而成。今有宋阮逸注十卷本。分《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十篇。其哲学思想确认天、地、人为“三才”,“天者统元气焉”,“地者统元形焉”,“人者统元识焉”,但又相信“天神”、“地祇”的存在。认为治乱、穷达、凶吉都有命,“君子畏之”,又认为吉凶祸福,惟人自召,在人自取。矛盾之处很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明王道”,抨击现实社会暴政,依据孟子仁政学说,提出要统治者“遗身”(即至公无私)、“推诚”,盼望重建王道政治。主张儒、佛、道三教归一,但以儒家为主。并希望恢复分封制和井田制。王通在《中说》中提出的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先声。后人因其中所记王通门人多隋唐间大臣,年龄与事实不符,或疑其为伪作,虽不尽然,但其中有夸饰之词,则为事实。中统 元世祖年号(1260—1264)。凡五年。
增广贤文
知书房
增广贤文
佚名 著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本书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精选书评
知书客626217
今天再次读到朱熹给陈淳的遗训,还是觉得很感人,忍不住把这套从硕士开始有一下没一下地读的书标记了。虽然没有像蔡元定绝笔那样厚积薄发的情感表露,但因为陈淳的身份和聚少离多的客观条件,加上他的用工好学,凸显朱熹舍不得他进而絮絮叨叨,说的也都是些中人以上的道理。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知书客791428
圣人语录,嚼蜡滋味。板着脸说教,弯着腰注疏。人人都要学他,人人都不懂他。有钱人把他当摆设,穷书生把他当敲门砖。状元照着他说,落第也照着他说。活着被嫌弃迂腐,死了被捧成圭臬。不如直接读《论语》,不必拐这个弯。朱熹不如孔子,朱子语类不如《论语》。绕远路!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知书客136733
黎靖德的《朱子语类》号称汇集朱子言论,但细读之下问题不少。书中材料来源混杂,真伪难辨。有些条目明显是后人附会,与朱熹思想不合。编者对材料的筛选也不严谨,重复内容多见。编排方式看似系统,实则零散琐碎。作为研究朱熹的参考资料尚可,但若视为权威文本则需谨慎。读者需要自行甄别,不可尽信。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