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26470
2025年09月04日
这部记录北宋文人轶事的笔记,恰如一面棱镜,折射出那个时代士大夫群体的精神光谱。从苏轼黄州夜饮到黄庭坚江州悟道,从王安石半山园唱和到秦观淮海填词,那些被正史过滤掉的文人瞬间,在惠洪笔下获得了永生。当我们翻阅这些被岁月风干的墨迹时,仿佛能听见元祐党人的酒令声,看见江西诗派的笔墨舞。 书中那些看似随意的闲笔,实则暗藏机锋。黄庭坚评杜甫诗"无一字无来处"的掌故,道破了宋代诗学的密码;苏轼"八风吹不动"的禅偈公案,揭示了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双重性。最令人玩味的是惠洪记录的那些文人轶事——米芾拜石、陈师道闭门觅句、张耒夜读《庄子》,这些片段拼凑起来,恰似一幅北宋文人的《清明上河图》,比任何史传都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 在汴京茶肆的谈笑间,在庐山瀑布的吟咏中,我们看到了宋代士人特有的精神气质:他们既能"格物致知",又能"明心见性";既追求"致君尧舜"的事功,又向往"梅妻鹤子"的隐逸。这种矛盾性在书中表现得尤为深刻。比如记载苏轼在黄州时,白天要计算全家口粮,夜里却写下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绝唱。这种现实与理想的撕扯,不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永恒困境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大量的诗话词论。惠洪记录的诗坛掌故,往往比正史更鲜活地保留了创作现场。当我们读到黄庭坚评点杜甫《秋兴》"如百金战马,注坡蓦涧"时,仿佛亲眼目睹了江西诗派的创作课。而那些即兴的唱和片段,比如秦观"山抹微云"与苏轼"销魂当此际"的互动,让我们得以窥见词体文学在文人交往中生长的过程。 与同时代的诗话相比,《冷斋夜话》的独特价值在于其"不刻意而为刻意"的叙事风格。惠洪不像《苕溪渔隐丛话》那样系统分类,也不似《沧浪诗话》那般理论森严,他只是随手记下那些打动他的文人瞬间。但正是这种看似散漫的笔法,反而更真实地捕捉到了文学创作的本来面目——就像书中记载的苏轼论画:"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书中那些禅门公案尤其耐人寻味。作为僧人,惠洪记录了大量文人与禅师的机锋对答。苏轼与佛印的斗智、黄庭坚向晦堂求道的经历,这些故事表面是谈禅说理,实则展现了宋代士人如何在儒家框架内安顿心灵。当我们读到程颢"座中有妓,心中无妓"的典故时,分明能感受到理学家们试图调和入世与出世的努力。 掩卷沉思,这部笔记最打动人的,是它记录了中国文人最后的黄金时代。在那个党争酷烈的年代,文人们依然保持着精神的独立性。苏轼可以一边反对新法,一边与王安石诗文唱和;黄庭坚既能写"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孤愤,也能作"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洒脱。这种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在后世越来越严酷的思想控制下,几乎成为绝响。 今天重读这些文字,恍若隔世。当现代人被碎片化信息淹没时,北宋文人那种"晴窗细乳戏分茶"的从容,那种"赌书消得泼茶香"的雅致,显得如此遥远。惠洪无意间为我们保存的,不仅是文学史料,更是一种正在消逝的生活态度——在功名利禄之外,人还可以怎样诗意地栖居。这或许就是《冷斋夜话》穿越千年的当代意义。
冷斋夜话
知书房
冷斋夜话
惠洪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吕氏春秋
知书房
吕氏春秋
吕不韦 著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儒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避暑录话
知书房
避暑录话
叶梦得 著
二卷。书名又作《石林避暑录话》。《说郛》本作《乙卯避暑录》,则因作于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035),故名。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迁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在宋室南渡之初,岿然耆宿,藏书至三万余卷,诸儒之中,首屈一指。故通悉古今,所论皆有根据。南宋初期,人们追论北宋灭亡,多怪罪王安石变法、蔡京擅权。叶梦得曾为蔡京门客,对此不加贬斥。所记内容,多为北宋故实,士人轶闻,并评论作家作品,间及考证名物,又涉及宋以前事,可资参证。作者为蔡京门客,故叙蔡京之事,有隐约为其辨解之处,而于元祐党人,语多偏激。其叙写人物,幽默有趣,文辞浅近明白。
尹文子
知书房
尹文子
尹文 著
一卷二篇,战国时名家著作,尹文撰。《汉书·艺文志》著录于名家:“《尹文子》一篇。说齐宣王,先公孙龙。”该书至汉末时已“多脱误”,魏黄初时,仲长氏重作编排条次,定为上下两篇。《隋志》、《旧唐志》记为二卷,《新唐志》著录为一卷。今本分“大道上”、“大道下”两篇,或即魏仲长氏条次整理后的本子。其篇次割移,杂窜入汉以后文字,非《汉书·艺文志》著录之原书。但书之基本内容仍与尹文思想相符,尚可作为研究尹文的资料。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今本《尹文子》为伪托,“非但为后人伪撰,即仲长统之序,亦后人所依托”(姚际恒《古今伪书考》)。或曰“即汉末形名说流行时所伪托之书”(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亦有认为“精论甚多,其为先秦古籍,毫无可疑”(梁启超《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该书上篇专论形名。提出名依形而立,名之作用在“正形”,正形必先“正名”,而正名则需对名“察”“检”。他就名与形的关系提出“三科”“四呈”分类法。主张通过正名定分,各得其所。并分析了名实不一的几种形式。下篇则论刑名法术,颇强调以名法治国。其书主体为倡导名家之说,但其所持思想甚杂,“书本名家者流,大旨指陈治道,欲自处于虚静。而万事万物,则一一综核其实。故其言出入于黄老申韩之间”(《四库全书总目》)。现存有明万历本,《道藏》本、守山阁本、《四库全书》本等。
精选书评
知书客871145
奇书,文人笔记之精华。闲时可读,忙时也可读。心情好时可读,烦恼时也可读。学者能从里面找到学问,普通人也能找到乐趣。失意时要读,得意时也要读。这本书像一扇门,站着能看,坐着也能看。书里既有雅致,又有烟火气。宋人笔下的世界,鲜活又真实。读完后会说,奇怪,明明说的是古代的事,怎么感觉就在眼前。
冷斋夜话
知书房
冷斋夜话
惠洪
知书客936611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翻开《冷斋夜话》,仿佛步入一个由哲思与禅意构筑的清凉世界,慧洪禅师以这声千古喟叹为引,将读者带入宋代文人笔下的诗意栖居。那些看似随性的月下闲谈、山寺笔记,实则是穿越时空的智慧珠玑,在茶烟琴韵间娓娓道破人间三昧。这部笔记小品恰似一柄素绢团扇,轻摇间便送出令现代人醍醐灌顶的北宋风雅。
冷斋夜话
知书房
冷斋夜话
惠洪
知书客153199
欧阳修所著《六一诗话》为最早的诗话,薄薄一册,仅有一卷。释惠洪所著《冷斋夜话》也是诗话。“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某物,谓之象外句。”“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不言其名耳。此法唯荆公、东坡、山谷三老知之。”
冷斋夜话
知书房
冷斋夜话
惠洪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