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册典籍中,《新唐书》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与《旧唐书》并立为二十四史中的双子星座。这部由北宋文坛巨匠欧阳修领衔,宋祁、范镇等学者倾力编撰的煌煌巨著,实为后世研究唐代历史不可或缺的经典。翻开泛黄的书页,仿佛能听见开元盛世的钟鼓,看见天宝末年的烽烟,那些沉睡千年的文字,正等待着有缘人的唤醒。 《新唐书》最令人叹服处,在于其文笔之精炼与体例之严谨。欧阳修以古文大家的功力,将芜杂的史料淬炼成字字珠玑的篇章,宋祁撰写的列传更被誉为"简而有法,赡而不秽"。犹记得读到《太宗本纪》时,那些力透纸背的叙述,三言两语便勾勒出贞观之治的恢宏气象。但掩卷沉思,又难免为其中刻意仿古的笔法生出几分遗憾——某些段落因过分追求《春秋》笔法,反失史实之真,这或许正是文人修史难以避免的局限。 人物刻画堪称本书最动人的篇章。武则天章节里,既可见她"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雄才,也不讳言其"任用酷吏,诛戮宗室"的残暴;李白传记中,既能感受"笔落惊风雨"的才情,也窥见其"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傲。这些立体丰满的肖像,让大唐的魂魄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不过有时也会怅然若失,比如对晚唐诗人的记载过于简略,温庭筠、李商隐等竟只寥寥数语,这不能不说是文采风流的一大损失。 历代学者对《新唐书》评价犹如月映万川。清代章学诚称其"事增于前,文省于旧",确为的评;但王鸣盛指摘的"刻意求简而反失事实",亦非无的放矢。这种争议恰恰证明,任何史书都难逃时代滤镜的晕染,正如我们今日读史,又何尝不是带着现代的眼镜? 最难忘书中《食货志》记载的盛唐气象:"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简朴的数字里,藏着多少黎民百姓的烟火人生。而安史之乱后的描述:"宫室焚烧,十不存一",又让多少繁华成空的慨叹涌上心头。合上书卷时,忽然懂得为何古人说"以史为鉴",那些治乱兴衰的轨迹,原来早已在字里行间埋下密码。但愿我们阅读时,不仅能记取"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的训诫,更能体会"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的深意。
新唐书
新唐书
新唐书
欧阳修、宋祁、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