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72560
2025年06月28日
翻开《商君书》,人们总把目光投向商鞅的变法主张,我却格外留意那些被历史忽略的细节。在咸阳城的冬日里,这位改革者面对贵族们的明枪暗箭,依然坚持"不法古、不循今"的勇气。变法者常有,而能在权力漩涡中保持清醒者实在罕见。商鞅明知前路凶险,却依然选择了一条不归路,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读来令人心折。
商君书
知书房
商君书
商鞅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棠阴比事
知书房
棠阴比事
桂万荣 著
中国古代的一部案例汇编。宋代桂万荣编。1211年刊行,以后一再重刊,受到各朝统治阶级的重视。本书是在和凝、和㠓编撰的《疑狱集》和郑克编的《折狱龟鉴》两书的基础上选编出一部分,并从正史、野史、名人笔记中选出一些案例,合编而成的。原书分2卷,共144条,明朝吴讷又将它删去64条,剩80条,增补50条,共130条。内容有:原编“棠阴比事”包括小事函首、乖崖察额、彦超虚盗、吕妇断腕、王珣辨印、钱推求妇、程琳烓灶、孔察代盗、裴均释夫、曹摅明妇、魏涛证死等案例故事;“棠阴比事续编、补编”包括有寒朗悟帝、素立守法、李峤列枉、高柔察色、提举辩明、师泰折狱、筠守释诬等案例故事,介绍了封建社会执法、断狱、量刑等情况,总结了古代司法检验和审判的经验,其中许多案例,通过实地勘验调查案情原委、取得确凿证据等,对现存司法机关侦察破案、判罪量刑,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在当时对于指导司法活动,减轻人民讼累、避免冤案错案发生,加强封建统治,具有一定意义,它还流传到日本,被译为日文,对传播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起了一定作用。
邓析子
知书房
邓析子
邓析 著
二篇,春秋后期名家重要著作,邓析著。邓析的著述在汉以前流传情况不详。至西汉末刘向校书,“以相校除复重,为二篇”,其篇目为“无厚”、“转辞”。《汉书·艺文志》“名家”著录:“邓析二篇。”后隋唐史志俱录。然原书内容在汉以后渐散佚,仅存篇名。一般认为今本《邓析子》内容为隋唐之际人所伪撰。因今本不可据,故《邓析子》之学说,只能就汉以前其它书籍征引论述之言讨论。刘向云其书“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所谓“两可”,《吕氏春秋·离谓》记有邓析“两可之说”故事:言一物仅有一买方和一卖方,双方都急于成交。因买方急于买,卖方可以要高价而不急;买方也可因卖方急于卖,自己可以压价而不急。此两可之例是对矛盾的双方俱急这一角度开始分析,而得出俱可不急的结论,于是论题便显示为双方又急又不急。“是有(又)不是,可有(又)不可,是名两可”(鲁胜《墨辩注叙》)。书中另一重要内容为讨论“无厚”,“其论‘无厚’者,言之异同,与公孙龙同类”(刘向《校上邓析子叙》)。邓析此论的具体情况不见史载。但书中所提出的“无厚”命题,至战国时则成名辩学派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涉及哲学上“名”与“形”、“无穷大”与“无穷小”等关系。荀子说邓析“好治怪说,玩琦辞”,所指出的一些与邓析相关的论题,如“山渊平,天地比”之类,由于已为惠施等辩者所展开讨论,故其出自《邓析子》原书中的部分已难确认了。
申子
知书房
申子
申不害 著
法家著作之一。战国时期申不害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二篇,《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六篇,今仅存有《大体》一篇,收录在《群书治要》第36卷中。《玉函山房辑佚书》也辑录其片断。内容是论述驭臣之道,阐发术治理论。认为法、术、势是君主的三大政治法宝,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术”。
精选书评
知书客419111
《商君书》如一柄锋利的法治之剑,劈开了先秦时代的混沌迷雾,其"法者,国之权衡也"的警句至今仍在历史长河中铮铮作响。这部法家经典以冷酷的理性剖析治国之道,将富国强兵的逻辑推向极致,其所蕴含的统治智慧与人性洞察,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专制政体的内在机理,让后世在惊悚与叹服间重新思考权力的本质。
商君书
知书房
商君书
商鞅
知书客968593
从八月中旬开始读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月才看完。其中《更法》《垦令》几篇反复读了几遍,还是不太明白。商鞅说的变法道理听起来很对,但是具体怎么做总觉得模模糊糊。书上说重罚轻赏就能让百姓听话,可现实中好像不是这样。有时候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有时候又觉得太过严厉。读完之后反而更困惑了,不知道这些主张到底该不该用。
商君书
知书房
商君书
商鞅
知书客924920
《商君书》言法不言仁,刍狗百姓以强国,读来未免齿冷。然细想其统一度量、军功授爵诸策,确为秦并六国奠定根基。商君之法治,如金铁相击,火花四溅中透着森冷。其文风也若刀削斧劈,字字见血,句句入骨。世人多诟病其刻薄少恩,却不得不承认,若无此酷烈之法,何来六王毕、四海一之局?持此卷时,常觉掌心发烫,不知是敬是畏。
商君书
知书房
商君书
商鞅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