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45287
2025年09月04日
翻完这本《奇经八脉考》,脑子里全是问号。李时珍把经络说得这么玄乎,可我连正经十二脉都搞不明白,更别说这些突然冒出来的"奇经八脉"了。书上写着"冲脉""带脉"这些词,看着就让人发懵。最奇怪的是他说这些脉能治百病,可现在的医生很少提这个。不知道是古人真发现了什么,还是我们漏掉了重要东西。读着读着,反而觉得中医更复杂了。
奇经八脉考
知书房
奇经八脉考
李时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医学源流论
知书房
医学源流论
徐大椿 著
二卷。清徐大椿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二年 (1757)。书中共分七门,为经络脏腑、脉、病、药、治法、书论、古今共九十九篇。内容涉及医学理、法、方、药等诸多方面,对 《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千金方》等医籍有所批评。明晰医学源流,论述精确。如认为病之名成千上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种,故必以望、闻、问三者参之。又如病同人异之辨,兼证兼病之别,亡阴亡阳之分,病有不愈不死,有虽愈必死,又有药误不即死,药性有古今变迁。《内经》司天运气之说不可拘泥,其说皆有可取之处。其中《人参论》等论尤深切简明。徐氏强调审证、求因、辨证用药,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是徐氏一生从事医学研究的经验之谈。但论中提出“言必本乎圣经,治必本乎古法”的论点,未免有其片面性,《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有欲救俗医之弊而矫枉过直者,有求胜古人之心而大言失实者。”有乾隆二十二年 (1756)丰松斋初刻本、1913年上海中华图书馆 《徐氏医书十三种》本、《四库全书》本。
素问
知书房
素问
佚名 著
全称《黄帝内经素问》,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医学著作。它汇集了各家的医论,是着重论述基础理论的中医学著作。其书阐述阴阳、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等丰富的医学原理,其中不少论述,至今仍广泛指导着临床实践,是祖国医学的一部重要典籍。相传是《黄帝内经》的一个部分。《素问》非一人一时之作,是一个学派在较长时期内写成的,大部分成于战国时代。81篇,原缺7篇。《天元纪》以下7篇《大论》,是东汉到南北朝时人所作,为唐代王冰所补入。它假托黄帝所作。王冰根据其师“张公秘本”,补入《天元记》、《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至真要》等七篇大论,宋·林亿等疑此属《阳阳大论》之文。
针灸大成
知书房
针灸大成
杨继洲 著
《针灸大成》针灸专著,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济时)撰,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杨氏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次载《针灸直指》,包括选自《内经》、《难经》17篇有关针灸论述;卷2为周身经穴赋、百症赋、标幽赋等10篇针灸歌赋;卷3为五运、六气歌、百穴法歌等20篇歌赋及针灸问答;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背俞、腹部穴歌、中指取寸、九针论、针法补泻、针灸禁忌等;卷5为井荥俞原经合穴、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等;卷6、7为五脏六腑、十四经穴之主治、经穴歌、考证法、奇经八脉、经外奇穴等;卷8载《神应经》穴法及诸风、伤寒、痰喘咳嗽等临床各科疾病针灸取穴法;卷9选录各家针法及灸法,并附杨氏本人之针灸医案;卷10附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系现存最早之小儿按摩专书,赖此书之转载而得以流传)。本书较全面论述针灸理论、操作手法等,并考定腧穴名称和部位,记述历代名家针灸医案,为对明以前针灸学术的又一总结,是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著作。
精选书评
知书客332133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以医者仁心探寻人身奥秘,用如椽大笔记述命脉玄机,这部凝聚明代医药智慧的经典著作,不仅揭示了人体气血运行的神秘轨迹,更在墨香间流淌着中华医学天人合一的古老哲思。
奇经八脉考
知书房
奇经八脉考
李时珍
知书客657578
这本书我在图书馆翻过好几遍,别人都盯着经络穴位看,我却特别在意李时珍整理古籍的态度。四百年前的医生愿意花时间考证这些冷门知识,本身就了不起。要知道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数据库,全靠手抄笔录。现在中医学院教奇经八脉都从这里取材,说明老祖宗的东西经得起检验。每次看到外国人学针灸用这套理论,我就觉得特别提气。
奇经八脉考
知书房
奇经八脉考
李时珍
知书客326468
有人翻开《奇经八脉考》看到气血运行的奥秘。有人琢磨经络走向的规律。而我看着那些晦涩的术语,只觉得眼前模糊一片。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太高深,穴位名称看不懂,脉象描述也理解不了。说是能治病强身,可普通人根本摸不着门道。传统文化是好东西,但现在的我连门槛都跨不进去。这些中医理论就像锁在玻璃柜里的珍宝,看得见却够不着。
奇经八脉考
知书房
奇经八脉考
李时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