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源流论
知书房
医学源流论
徐大椿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3
发表书评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约。"——《医学源流论》中这一论断,恰如一把精妙的手术刀,剖开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精髓,展现了徐大椿对医道执着的思考与毕生实践的结晶。这部乾隆年间的医学经典,以独特的"源流"视角构建起系统的医学理论框架,将《内经》《伤寒论》等典籍的精要娓娓道来,却又绝非简单的文献汇编,而是通过"明理致约"的治学方法,在古典医籍的森林中开辟出一条清晰的学术路径。书中对经络脏腑的探本溯源,对辨证论治的条分缕析,至今仍为中医学习者提供着跨越时空的智慧启迪。徐氏批判当时医界"各执一偏"的弊端,主张追本溯源与兼收并蓄并重,这种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使得《医学源流论》成为连接古典医学与现代临床的重要桥梁,其价值正如中医文化长河中的一座航标,指引着后学在传统的深流与时代的浪潮间把握方向。
当你在医院排长队时,徐大椿会告诉你:"今之医者,凡遇一症,便若观海望洋,茫无定见";当你被过度医疗时,他早已看透:"医者以意用药,病者以命试医";面对天价药费,他冷眼道:"医道之坏,坏于讲方而不讲病";当庸医误诊时,他怒斥:"不辨虚实,不分寒热,妄投药石,此杀人之术也";更不必说"用药如用兵""医非博览不能通其变""学医不精,不若不学"这些振聋发聩的箴言。每个中国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与这位清代医者隔空对话。
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当代医疗体系的种种痼疾。两百年前的文字,如今读来竟如此刺目。他批判的不是某个时代,而是人性中永恒的贪婪与惰性。那些为了提成乱开抗生素的医生,那些连基本药理都不懂就敢坐诊的"专家",在徐大椿笔下早已无所遁形。
最令人唏嘘的是,他笔下那些被痛斥的乱象,在AI诊疗、基因编辑的今天反而愈演愈烈。当医学沦为生意,当白衣天使变成销售代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位"医学界的鲁迅"的当头棒喝。这本书最残忍的地方在于——它揭露的问题从未真正解决,只是换了一件更华丽的外衣继续招摇撞骗。
医术经典,临床之根本。好极、妙极、实用极!从病机开始看,从治法开始看,从药方开始看,从医案开始看。白天可以研究,晚上也可以钻研。专家能受启发,新手也能入门。疑难杂症时必读,日常诊疗时也必读。求医不如懂医,懂医不如通医。通医之道!
《医学源流论》以深邃的医学智慧揭示:"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约",展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恢弘与精微。
在医院的图书馆里翻了几遍《医学源流论》,很多读者可能更看重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但我更佩服作者愿意打破传统束缚,提出新观点。那个年代敢质疑经典的人很少,他却能坚持自己的思考。中医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看完这本书,我更加确信中医的发展需要这种勇气和智慧。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