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29593
2025年06月22日
今岁仲夏始读《司马法》,历二月而卒业。此兵家至宝,言简义丰,非寻常韬略可比。其论"仁本"一章尤为警策,言战阵之事而不忘仁义,诚为千古用兵者之圭臬。每当夜读,辄见烛影摇红中古将军按剑而立,使人顿生慷慨之气。昔人云"半部《司马法》可治天下",余谓一卷在手,亦足砺志。甲辰长夏,临窗把卷,忽觉胸中兵气纵横,遂记此于钱塘江畔。
司马法
知书房
司马法
姜子牙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太公金匮
知书房
太公金匮
吕尚 著
《隋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即《汉志》道家类著录的《太公》一书中的子目《言》。古人云“藏之金匮”,含有保密之意,兵家言当然是秘密的,故《太公》之《言》得称《太公金匮》。《太公金匮》亦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所作的兵书(参阅“六韬”条和“太公阴谋”条)。唐马总摘编的《意林》有《太公金匮》二卷,摘录《太公金匮》五条。其一至三条为武王问、太公答的形式,属于政治方面的言论。另两条为哲学家言: (一) “道曰: 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慎终与始,完如金城。”(二) “行必履正,无怀侥幸;忍之须臾,乃全汝躯;刀利皑皑,无为汝开;源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此论确与老子哲学相通,此所以刘歆以之入《兵书略》,而班固将其归入道家类也。盖此书与《六韬》有所不同,既有兵家言,又有哲学家言,并有政治家言。从《意林》可知,《太公金匮》至晚唐犹存。《旧唐书·经籍志》尚于“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不知是五代撰修《旧唐书·经籍志》者得见此书,还是照录《隋志》。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来自《太公金匮》者。
太白阴经
知书房
太白阴经
李筌 著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称《太白阴经》,道家著作,中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杀伐,因此多用来比喻军事,《太白阴经》的名称由此而来。作者为唐朝的李筌。中国古代重要兵书。唐代宗时河东节度使都虞候李筌撰。李里籍未详,《集仙传》道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全书10卷。现存《墨海金壶》、平津馆影宋抄本等。
练兵实纪
知书房
练兵实纪
戚继光 著
中国古代以军事训练为主的著名兵书。明代戚继光著,成书于隆庆五年(1571年)。 共9卷,附杂集6卷。现存有明刻本,清代以来有众多的抄本和刻印本,多种丛书亦收录。全书可分为练卒和练将两大部分。正集一至四卷为练伍法、胆气、耳目和手足,侧重单兵训练;五至八卷的场操、行营、野营、战约和杂集中的《军器解》、《车步骑营阵解》则为营阵训练。通过训练达到“联异为同,聚少成多,合寡为众”, “万人一心,万身一力”,以取得“防身杀贼立功”的实效。该书反映了在当时的作战 对象和火器大量使用的情况下编制装备的改进,即车、步、骑、辎各营配备较多火器。同时,反映了练兵方法的革新,即训练步兵、骑兵、车兵和铳手、炮手等配合作战,以发挥各种武器的威力。这具有时代的特点。作者认为:“练兵之要,在先练将。”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将官的品德修养,战术和技术修养,以及养兵、练兵、用兵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作者还主张兴办“武庠”,训练将官,并放到实战中锻炼,以培养深谙韬钤的良将。《练兵实纪》总结了明代的练兵经验,且文字通俗,便于官兵“口念心记”,掌握运用,对当时边备修整,保持安宁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后世兵家所重视。
精选书评
知书客488318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 《司马法》中的这一古训,道出了军事与仁政密不可分的深刻真理,这部春秋时期的兵法典籍不仅展现了冷兵器时代的战术智慧,更揭示了中国古代"兵刑合一"的政治哲学,它将战争伦理升华为一种文明教化的境界。
司马法
知书房
司马法
姜子牙
知书客215924
姜子牙的《司马法》是古代兵法的经典。很多人看重其中的谋略与战术,但我更关注其中的治军思想。书中强调军纪严明,赏罚分明,这些原则实际上适用于任何组织管理。姜子牙提出"以战止战"的理念,看似矛盾,实则体现了对和平的追求。这本书的军事哲学远比表面看起来深刻。掌权者往往只关注权谋,却忽略了这些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司马法
知书房
司马法
姜子牙
知书客278115
兵书,军法的祖宗。服气、佩服、服帖!打仗时能用,和平时也能用。将军能学会,小兵也能学会。失败时要读,胜利时也要读。年轻时要看,老了也要看。读一百遍不如用一遍,用一百遍不如懂一遍。懂了这个,打仗就明白了。看别人打仗不如自己打仗,自己打仗不如懂打仗。懂了这个,就当将军了。
司马法
知书房
司马法
姜子牙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