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68267
2025年09月03日
翻开沈约的《宋书》,扑面而来的是南朝刘宋王朝的鲜活气息,这部史书不仅承载着历史真相,更蕴含着史家独到的精神品格。沈约以如椽大笔勾勒出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让后人得以窥见刘宋王朝的兴衰荣辱,这种历史叙述中透露出的深沉思考,至今读来仍令人心潮澎湃。 《宋书》最令人称道的是其纪传体的精妙运用。沈约笔下的帝王将相个个栩栩如生,既有刘裕的雄才大略,又有刘义隆的文治武功。他写刘裕北伐时"旌旗蔽空,鼓角相闻"的场景,让千载之下的我们仍能感受到那种气吞山河的豪迈。这种生动的笔法,不仅展现了史家的文学造诣,更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我常想,若没有沈约这般细腻的史笔,刘宋王朝的风采怕是要减色三分。 志的部分尤为精彩,三十卷的篇幅系统记录了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沈约将枯燥的制度写得生动可感,读他的《律历志》,仿佛能看见古代天文学家仰观星象的身影;读他的《百官志》,又似亲历朝廷百官议事的场景。这种将制度与人情相结合的写法,展现了史家超越时代的洞察力。我每每读至此处,都不禁为古人这种贯通天人的智慧所折服。 列传的编排更见匠心。沈约不仅记载王侯将相,也为隐逸之士、文学名家立传。他写谢灵运"每至佳山水,必造幽峻",寥寥数语就勾勒出这位山水诗人的风骨。这种兼顾各个阶层的历史视野,在今天看来尤为难得。我常觉得,正是这种包容的史观,让《宋书》超越了单纯的王朝史,成为展现整个时代风貌的巨著。 沈约在叙事中常穿插精辟议论,如评价刘义隆时说的"文帝以文明继武",短短六字就道出了这位皇帝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这种画龙点睛的史论,既显学识,又见才情。读这样的文字,常让我感叹:真正的史家就该如此,既能忠实记录,又能独抒己见。 《宋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史料翔实,更在于沈约将个人情怀融入历史叙述的方式。他写刘宋灭亡时的悲怆,写寒门士子奋斗的艰辛,处处可见史家的赤子之心。这种带着温度的历史书写,让冰冷的史实有了生命的热度。每每掩卷沉思,我都觉得,与其说《宋书》是一部史书,不如说它是沈约用生命谱写的时代史诗。
宋书
知书房
宋书
沈约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金史
知书房
金史
脱脱 著
《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开始编撰,至第二年(1344年)十一月成书。全书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记载了上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1068年),下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共166年的历史。
南史
知书房
南史
李延寿 著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史记
知书房
史记
司马迁 著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精选书评
知书客197825
翻看《宋书》时,我发现写史的人明显站队了。里面夸刘裕的话太多,像是有意忽略他夺取皇位的手段。他们说萧道成如何贤德,却回避杀戮宗室的事。史书这样写,无非是新朝统治者需要美化自己。这种写法让历史的真相变得模糊。我看不出客观记录的态度,更多的是政治需要。读者能清楚感觉到有人在操控历史的写法。真相也许永远被埋没了。
宋书
知书房
宋书
沈约
知书客353879
沈约的《宋书》让人有点看不懂。他写刘裕如何打仗,写得详细,但说不清为什么刘裕能赢。写刘义隆的时候,一会儿说他聪明,一会儿又说他优柔寡断。萧道成的事情更奇怪,明明是个谋权的人,却写得像忠臣一样。整本书看下来,感觉作者自己也没想明白要怎么写。可能是当时政治环境复杂,他不敢写得太明白。但这样遮遮掩掩,反而让读者更糊涂了。
宋书
知书房
宋书
沈约
知书客288432
史笔如刀,字字见血!《宋书》者,乱世之镜也。帝王将相可读,贩夫走卒亦可读。得意时读之知戒惧,失意时读之得慰藉。朝堂风云,不过纸上一局棋;江湖恩怨,无非史中几行墨。既可当治世宝典看,也能作消闲话本观。沈约一支笔,写尽南朝兴衰事,更写透人性亘古不变之理。读至会心处,拍案叫绝;阅至痛心处,扼腕长叹。一部《宋书》,半部人生!
宋书
知书房
宋书
沈约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