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宋书
宋书

宋书

沈约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时因为志才是沈约亲自创作的部分(人物传记多抄前人徐爰之宋书),所以志的价值最高。《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分量占全书的一半。
更多
书评  · 84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98495
读过沈约的《宋书》,我感受到一种力量。历史书上那些人物,他们面对困难时的选择,让我明白人生的道理。 古人在乱世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刘裕出身贫寒,但他不放弃。他一步一步从士兵做到将军,最后建立宋朝。这告诉我们,出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现在的年轻人总抱怨条件不好,但他们不知道,条件差的时候更要奋斗。 书里写了很多官员的故事。他们有的清廉,有的贪婪。对比很明显。清廉的官员日子过得苦,但他们心里踏实。贪婪的官员一时风光,最后都没有好下场。这让我想到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很多人都想走捷径,但真正能成功的,还是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南朝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化发展很好。谢灵运的山水诗,鲍照的乐府诗,都在那个时代产生。这说明即使在困难时期,人也能创造美好事物。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更应该珍惜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 书中记载的战争很残酷。很多人失去生命,很多家庭破碎。但总有人站出来重建家园。这种精神值得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勇敢面对,想办法解决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了历史的重量。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为生活奋斗,我们也不例外。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正道,不怕困难,就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这就是我从《宋书》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11184
许多读者抱怨《宋书》难读,觉得内容冗长繁琐。这其实是因为不了解南朝时期的文体特点。沈约编写时采用了当时流行的骈俪文风,这种文体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现在的人读起来自然觉得吃力。 南朝文章与现代汉语差异很大。当时的文人追求形式美,经常使用生僻典故。沈约本人就是"永明体"的代表人物,特别注重声律对仗。这种写作方式现在看来很做作,但在当时被视为高雅。 《宋书》的另一个问题是材料处理不当。沈约过于依赖前人著作,直接照抄了不少内容。特别是对刘宋早期历史的记载,几乎完全沿用了徐爰的《宋书》。这种偷懒的做法导致书中存在大量重复和矛盾。 最让人不满的是沈约的写作态度。作为萧梁的官员,他在记载刘宋历史时明显带有政治倾向。对萧道成篡位的过程刻意美化,对刘宋宗室的遭遇则轻描淡写。这种曲笔让整部史书失去了应有的客观性。 读《宋书》需要特别注意它的成书背景。沈约生活在政权更替的敏感时期,很多记载都不得不考虑当权者的态度。如果不了解南朝的政治环境,很容易被书中的片面之词误导。 想要读懂《宋书》,最好先看看《文心雕龙》。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南朝文体的特点。另外也要参考《南齐书》,两相对照才能发现沈约的曲笔之处。如果不做这些准备,读《宋书》只会越读越糊涂。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68267
翻开沈约的《宋书》,扑面而来的是南朝刘宋王朝的鲜活气息,这部史书不仅承载着历史真相,更蕴含着史家独到的精神品格。沈约以如椽大笔勾勒出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让后人得以窥见刘宋王朝的兴衰荣辱,这种历史叙述中透露出的深沉思考,至今读来仍令人心潮澎湃。 《宋书》最令人称道的是其纪传体的精妙运用。沈约笔下的帝王将相个个栩栩如生,既有刘裕的雄才大略,又有刘义隆的文治武功。他写刘裕北伐时"旌旗蔽空,鼓角相闻"的场景,让千载之下的我们仍能感受到那种气吞山河的豪迈。这种生动的笔法,不仅展现了史家的文学造诣,更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我常想,若没有沈约这般细腻的史笔,刘宋王朝的风采怕是要减色三分。 志的部分尤为精彩,三十卷的篇幅系统记录了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沈约将枯燥的制度写得生动可感,读他的《律历志》,仿佛能看见古代天文学家仰观星象的身影;读他的《百官志》,又似亲历朝廷百官议事的场景。这种将制度与人情相结合的写法,展现了史家超越时代的洞察力。我每每读至此处,都不禁为古人这种贯通天人的智慧所折服。 列传的编排更见匠心。沈约不仅记载王侯将相,也为隐逸之士、文学名家立传。他写谢灵运"每至佳山水,必造幽峻",寥寥数语就勾勒出这位山水诗人的风骨。这种兼顾各个阶层的历史视野,在今天看来尤为难得。我常觉得,正是这种包容的史观,让《宋书》超越了单纯的王朝史,成为展现整个时代风貌的巨著。 沈约在叙事中常穿插精辟议论,如评价刘义隆时说的"文帝以文明继武",短短六字就道出了这位皇帝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这种画龙点睛的史论,既显学识,又见才情。读这样的文字,常让我感叹:真正的史家就该如此,既能忠实记录,又能独抒己见。 《宋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史料翔实,更在于沈约将个人情怀融入历史叙述的方式。他写刘宋灭亡时的悲怆,写寒门士子奋斗的艰辛,处处可见史家的赤子之心。这种带着温度的历史书写,让冰冷的史实有了生命的热度。每每掩卷沉思,我都觉得,与其说《宋书》是一部史书,不如说它是沈约用生命谱写的时代史诗。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目录·102
关于我们目录本纪·卷一本纪·卷二本纪·卷三本纪·卷四本纪·卷五本纪·卷六本纪·卷七本纪·卷八本纪·卷九本纪·卷十志·卷十一志·卷十二志·卷十三志·卷十四志·卷十五志·卷十六志·卷十七志·卷十八志·卷十九志·卷二十志·卷二十一志·卷二十二志·卷二十三志·卷二十四志·卷二十五志·卷二十六志·卷二十七志·卷二十八志·卷二十九志·卷三十志·卷三十一志·卷三十二志·卷三十三志·卷三十四志·卷三十五志·卷三十六志·卷三十七志·卷三十八志·卷三十九志·卷四十列传·卷四十一列传·卷四十二列传·卷四十三列传·卷四十四列传·卷四十五列传·卷四十六列传·卷四十七列传·卷四十八列传·卷四十九列传·卷五十列传·卷五十一列传·卷五十二列传·卷五十三列传·卷五十四列传·卷五十五列传·卷五十六列传·卷五十七列传·卷五十八列传·卷五十九列传·卷六十列传·卷六十一列传·卷六十二列传·卷六十三列传·卷六十四列传·卷六十五列传·卷六十六列传·卷六十七列传·卷六十八列传·卷六十九列传·卷七十列传·卷七十一列传·卷七十二列传·卷七十三列传·卷七十四列传·卷七十五列传·卷七十六列传·卷七十七列传·卷七十八列传·卷七十九列传·卷八十列传·卷八十一列传·卷八十二列传·卷八十三列传·卷八十四列传·卷八十五列传·卷八十六列传·卷八十七列传·卷八十八列传·卷八十九列传·卷九十列传·卷九十一列传·卷九十二列传·卷九十三列传·卷九十四列传·卷九十五列传·卷九十六列传·卷九十七列传·卷九十八列传·卷九十九列传·卷一百

@《宋书》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