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1184
2025年09月04日
许多读者抱怨《宋书》难读,觉得内容冗长繁琐。这其实是因为不了解南朝时期的文体特点。沈约编写时采用了当时流行的骈俪文风,这种文体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现在的人读起来自然觉得吃力。 南朝文章与现代汉语差异很大。当时的文人追求形式美,经常使用生僻典故。沈约本人就是"永明体"的代表人物,特别注重声律对仗。这种写作方式现在看来很做作,但在当时被视为高雅。 《宋书》的另一个问题是材料处理不当。沈约过于依赖前人著作,直接照抄了不少内容。特别是对刘宋早期历史的记载,几乎完全沿用了徐爰的《宋书》。这种偷懒的做法导致书中存在大量重复和矛盾。 最让人不满的是沈约的写作态度。作为萧梁的官员,他在记载刘宋历史时明显带有政治倾向。对萧道成篡位的过程刻意美化,对刘宋宗室的遭遇则轻描淡写。这种曲笔让整部史书失去了应有的客观性。 读《宋书》需要特别注意它的成书背景。沈约生活在政权更替的敏感时期,很多记载都不得不考虑当权者的态度。如果不了解南朝的政治环境,很容易被书中的片面之词误导。 想要读懂《宋书》,最好先看看《文心雕龙》。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南朝文体的特点。另外也要参考《南齐书》,两相对照才能发现沈约的曲笔之处。如果不做这些准备,读《宋书》只会越读越糊涂。
宋书
知书房
宋书
沈约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新唐书
知书房
新唐书
欧阳修、宋祁、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 著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欧阳修与宋祁皆有排佛的倾向,故《新唐书》不见玄奘、一行等佛门之事迹,无以反映盛唐时期的佛教史实。
后汉书
知书房
后汉书
范晔 著
《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记载了从光武帝称帝(25年)起至汉献帝禅让(220年)的195年历史。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在三国时代以前,人们将《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举,合称“三史”,唐代以后渐以本书取代《东观汉记》。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著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精选书评
知书客197825
翻看《宋书》时,我发现写史的人明显站队了。里面夸刘裕的话太多,像是有意忽略他夺取皇位的手段。他们说萧道成如何贤德,却回避杀戮宗室的事。史书这样写,无非是新朝统治者需要美化自己。这种写法让历史的真相变得模糊。我看不出客观记录的态度,更多的是政治需要。读者能清楚感觉到有人在操控历史的写法。真相也许永远被埋没了。
宋书
知书房
宋书
沈约
知书客353879
沈约的《宋书》让人有点看不懂。他写刘裕如何打仗,写得详细,但说不清为什么刘裕能赢。写刘义隆的时候,一会儿说他聪明,一会儿又说他优柔寡断。萧道成的事情更奇怪,明明是个谋权的人,却写得像忠臣一样。整本书看下来,感觉作者自己也没想明白要怎么写。可能是当时政治环境复杂,他不敢写得太明白。但这样遮遮掩掩,反而让读者更糊涂了。
宋书
知书房
宋书
沈约
知书客288432
史笔如刀,字字见血!《宋书》者,乱世之镜也。帝王将相可读,贩夫走卒亦可读。得意时读之知戒惧,失意时读之得慰藉。朝堂风云,不过纸上一局棋;江湖恩怨,无非史中几行墨。既可当治世宝典看,也能作消闲话本观。沈约一支笔,写尽南朝兴衰事,更写透人性亘古不变之理。读至会心处,拍案叫绝;阅至痛心处,扼腕长叹。一部《宋书》,半部人生!
宋书
知书房
宋书
沈约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