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06399
2025年07月01日
秋窗批阅《褚氏遗书》,两月竟不能卒读。医理玄奥处如堕五里雾中,而托名褚澄之说尤令人将信将疑。其论血脉精液之辨,似有所本,然考诸史乘,褚侍中原不通医术,何来此等精深之谈?大抵六朝人好伪托古贤,此书恐亦类此。唯其中"养阴""忌早婚"诸说,倒与后世医理暗合,未审是偶合耶?抑或真有所受耶?癸卯寒露志于吴门听雨轩。
褚氏遗书
知书房
褚氏遗书
褚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奇经八脉考
知书房
奇经八脉考
李时珍 著
《奇经八脉考》中医经脉专书,1卷,明·李时珍撰,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伤寒论
知书房
伤寒论
张仲景 著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千金方
知书房
千金方
孙思邈 著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5769
医学典籍浩如烟海,《褚氏遗书》虽薄却重,在书院角落里翻了几遍。世人多赞褚澄医术精湛,我却惊异于他在千年前就提出"男女以精血为根本"的见解,何等超前。既为医者又作权臣,左手悬壶济世,右手执掌朝纲,这般矛盾却和谐,实在令人玩味。古之医书总带着几分神秘,字里行间藏着说不尽的智慧,读来既觉敬畏又感亲切。
褚氏遗书
知书房
褚氏遗书
褚澄
知书客268233
褚氏遗书虽不过一卷,然其论医理精微,条分缕析,足见其用心之深。其言阴阳升降、气血运行之道,皆由实践得来,非空谈玄理者可比。每读其论脏腑诸篇,辄觉眼前豁然开朗,如得明师指点。褚氏临证经验丰赡,立论平实可行,后之习医者倘能得其三昧,必能活人无数。文辞虽简,然字字珠玑,诚医林之瑰宝也。
褚氏遗书
知书房
褚氏遗书
褚澄
知书客204714
《褚氏遗书》者,医道玄门之珍藏,人事洞明之真言!昼夜可读,晦明可参。临症时捧读如饮甘露,闲暇时翻阅似嚼橄榄。白发宿儒可深研,青衫学子宜细品。病入膏肓当求诸于此,体健神清更当习之。拜师不如读经,读经不如会意。褚氏之道,不在扉页之间,全在心头一念。廿四字遗训,字字千钧,句句入髓。不求沐猴而冠,但求医者仁心!
褚氏遗书
知书房
褚氏遗书
褚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