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有人说《何典》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我翻了几页就忍不住皱眉。这书里尽是些粗鄙的市井俚语,什么"放屁"、"狗屎"的,看得人直犯恶心。张南庄把吴方言写得这般露骨,活像在菜市场听泼妇骂街,哪有什么文学美感可言? 那些追捧者总说这是"讽刺文学的开山之作",可我看不过是把市井恶趣味包装成"民间智慧"。全书充斥着低俗的谐音梗和荤段子,比如把"孔子"写成"卵子",把"孟子"写成"精子",这种文字游戏除了哗众取宠还有什么意义?我宁愿去读《儒林外史》,至少人家讽刺得含蓄隽永。 最令人不适的是书中对女性的描写。动不动就是"浪蹄子"、"骚货",把女性物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张南庄笔下的人物个个面目可憎,活像从阴沟里爬出来的魑魅魍魉。鲁迅先生称赞它"鬼话连篇",可这"鬼话"未免太过粗俗油腻。 我勉强读到"活死人"出场那段就实在读不下去了。这种用方言俚语堆砌出来的"杰作",与其说是文学创新,不如说是文字垃圾。现在居然还有人把它奉为经典,实在令人费解。要我说,这种书还是让它继续在故纸堆里发霉比较好。 周末在书店又看到新版《何典》,装帧倒是精美。随手一翻还是那股子市井浊气,赶紧合上放回书架。隔壁一位老先生见我这般反应,竟然笑着说:"年轻人不懂欣赏。"我倒觉得,不是我不懂欣赏,而是实在无法欣赏这种把粗鄙当特色的"经典"。
何典
何典
何典
张南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