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三刻拍案惊奇
三刻拍案惊奇
陆人龙

三刻拍案惊奇

陆人龙  

《三刻拍案惊奇》是明代陆人龙创作的一本拟话本小说。由钱塘陆人龙编撰,陆云龙评点,原名《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崇祯五年峥霄馆书坊刊行,八卷四十回,为拟话本小说。《型世言》一书,流传稀少,大概问世十年后,已难见该书。崇祯十六年前后,江南书贾将其改纂,照原书版式翻刻了其中三十回,为每回新拟了 回目,将书名改为《三刻》,作者亦改署梦觉道人、西湖浪子。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9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74415
不少读者抱怨《三刻拍案惊奇》读来晦涩难解,其实未必是文本本身的问题。这部明末话本小说集虽号称"通俗文学",却处处透着文人刻意雕琢的痕迹。凌濛初笔下的市井故事,表面用着白话,骨子里却塞满了当时江南文人的俏皮话和典故,活像穿着粗布衣裳的秀才——打扮得再市井,一开口还是那股子酸腐气。 章回体话本本当是勾栏瓦舍说书人的底本,原该用最鲜活的口语写成。可细读《三刻》中《李将军错认舅》等篇什,人物对话里总冷不丁蹦出几个《世说新语》式的隽语,市井泼皮骂街竟带着《文选》的修辞,实在教人怀疑这些故事是否真在茶肆酒楼里讲过。明代冯梦龙编《警世通言》时,尚知采录民间艺人原汁原味的"说话"技艺,而凌氏这部续貂之作,倒像是书斋里闭门造车的文人游戏。 最恼人的是那些看似通俗实则刁钻的隐喻。第二十三回写盐商斗富,偏要扯上"石崇王恺"的典故;第十五回妓女骂客,竟化用《诗经》"投我以木桃"的句式。这般掉书袋的写法,莫说当时贩夫走卒,就是今日大学中文系学生,怕也要边查注释边读。所谓"拍案惊奇",倒成了考验读者腹笥的谜题集——这哪里是写给市井小民消遣的话本?分明是文人圈子里互相炫耀才学的密码本。 凌濛初在序言里自诩"事真而理不赝,情切而趣不俗",可通篇看下来,那些"市井奇谈"总透着股刻意为之的匠气。就像苏州园林里仿建的农家茅舍,再怎么堆砌柴扉竹篱,终究掩不住造作的本相。若真想领略明代白话小说的真滋味,倒不如去读读那些真正从说书人口中记录下来的《清平山堂话本》,至少那里面,还飘着几分人间烟火气。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04978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需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64584
翻开《三刻拍案惊奇》,大多数人都被离奇案件吸引,我却格外注意里面的判案智慧。那些官员在混乱中抽丝剥茧的本事,真叫人佩服。特别是看到他们顶着压力坚持查清真相,更觉得难得。现在看这些故事,还能学到不少断案的技巧。古人能把办案过程写得这么生动,确实了不起。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02073
不少读者都觉得《三刻拍案惊奇》这本书读起来很费劲。其实这本书是明朝的市井小说,用的就是当时老百姓的大白话。明朝的白话和现在的普通话差别很大,里面夹杂着很多当时的方言俗语。我们读不懂不是因为书不好,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那时候的语言习惯。 这本书写的是市井故事,讲的是普通人的生活。作者用的语言就是市井中人日常说话的方式。明朝的市井语言和现在的差别很大,很多词语的意思都变了。比如书里经常出现的"勾当",现在意思是坏事,那时候就是普通事情的意思。还有"行院"指的是妓院,"帮闲"说的是那些专门陪有钱人吃喝玩乐的人。 明朝人写小说讲究"说话",就是要像说书人讲故事那样写。所以书里有很多口语化的表达,句子长短不一,有时候还会故意用些粗俗的话来表现人物性格。我们现在看这些会觉得别扭,但在当时这就是最自然的写法。 要读懂这本书,最好先看看明代的白话小说,比如《金瓶梅》或者"三言二拍"。这些书用的语言比较接近,可以帮助理解。另外可以参考一些研究明代白话的著作,像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里就有专门讲明清白话的章节。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68656
读《三刻拍案惊奇》时,总能想到易经里讲的阴阳变化。故事里的人总是在善恶之间摇摆,就像阴阳此消彼长。好人会突然做坏事,坏人也会良心发现。这种变化很自然,就像白天变成黑夜,黑夜又变成白天。 书里的每个案子都在讲人心变化。有人为钱害命,转眼就被抓。有人一时贪心偷东西,很快又后悔。这种变化很像易经说的"物极必反"。坏事做过头就会招来报应,善心积累也会有回报。案子虽然离奇,但道理很简单:人在做,天在看。 看这些故事时,会想到现实生活。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的事。有人占小便宜,最后吃大亏。有人做善事,无意中得好报。书里写的虽然夸张,但本质是一样的。人心的变化就像四季轮回,有规律可循。 特别有意思的是书里破案的过程。官府查案就像剥洋葱,一层层揭开真相。这很像易经说的"由表及里"。表面看到的不是全部,要深入才能明白。衙役们找线索,就像用卦象推演,从蛛丝马迹还原整个事件。 书中的因果报应特别明显。做坏事的人,最后都逃不掉。这让人相信老天有眼。虽然过程曲折,但结果总是公平的。这种安排很符合自然规律,就像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读这些故事时,会不自觉地对照现在的生活。虽然时代变了,但人性没变。贪心、愤怒、嫉妒这些情绪,现在人也有。书里讲的故事,在今天依然能找到影子。这些案子就像镜子,照出人心的真实模样。 最让人感慨的是普通人的选择。面对诱惑时,有人坚守本心,有人迷失方向。这种选择决定命运的故事,现在也天天在上演。读着读着就会想,如果是我会怎么做。这种代入感让故事变得特别真实。 书里很多破案方法都很朴实。没有神奇法术,全靠观察和推理。这就像易经强调的"格物致知"。从具体事物中发现规律,用常识解决问题。这种智慧到现在都管用,破案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
2025年07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