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73543
2025年09月04日
很久没有读到像《袁阳源集》这样让人心头一震的文字了。偶然在整理书架时翻到这本泛黄的集子,想起是当年导师推荐过的南朝文人作品,却一直没静下心来细读。这次偶然相遇,竟有种迟到的愧疚与惊喜。 袁淑的文字里有一种特别的力量,不是锋芒毕露的锐利,而是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读"君子之道,莫大乎诚"时,忽然明白为什么现代人总在讨论"真诚是不是必杀技"。我们活在一个人人戴面具的时代,连真诚都成了需要权衡的战术。但袁淑笔下那种坦荡的诚恳,让人想起小时候长辈教导的"做人要实在",突然觉得有些羞愧。 最打动我的是他对"时"的思考。在《游庐山序》里那句"感时抚事,慨然而赋",让我想起最近职场上的种种困惑。我们总在抱怨时运不济,却很少像袁淑那样静下心来观察时代的脉络。他写"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不正是对当下浮躁社会最好的提醒吗?在这个推崇速成的年代,我们是不是忘了有些品质需要时间的沉淀? 特别有意思的是袁淑处理仕途与隐逸的矛盾。他既能在庙堂之上慷慨陈词,又向往着"采菊东篱下"的生活。这种纠结太有共鸣了——我们何尝不是一边吐槽996,一边又放不下都市的繁华?读到他晚年的作品,那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突然让人觉得眼前的烦恼都变得渺小了。 最意外的是在《鸡九锡文》里发现了他幽默的一面。把严肃的封禅仪式用在鸡身上,这种带着自嘲的智慧,简直像极了现代人的段子。原来古人也会用幽默消解生活的沉重,这让我想起王尔德说的"人生太重要,所以不能太认真"。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雨刚好停了。袁淑的文字就像这场雨,不知不觉中洗去了心上的尘埃。突然明白为什么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样能让人静下来的文字。不是所有的经典都高高在上,袁淑就用他温暖而睿智的笔触,穿越千年击中了现代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这大概就是伟大文字的魅力——它永远在等待与读者的重逢,无论相隔多少个世纪。
袁阳源集
知书房
袁阳源集
袁淑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解嘲
知书房
解嘲
扬雄 著
西汉赋。扬雄作。据《汉书·扬雄传》:“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文章以主客问答体写成,假设有客嘲笑他不善仕进,于是他加以辩驳。作者引征大量史实,反复解释比较,论证世异事变的道理,说明战国之世,群雄争霸,“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士人能够“矫翼厉翮,恣意所存”,而今天下一统,“家家自以为稷契,人人自以为皋陶”,庸夫在位,排斥异己:“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步而投迹”,士人根本不能像战国之士那样靠上疏和论辩取得禄位。作者既不能像蔺相如、公孙弘、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又不能像四皓那样高隐,也不肯像司马相如和东方朔那样放诞,因此只有默默守其《太玄》。这篇赋虽然在内容和写法上都受东方朔《答客难》影响,但在思想和情感上更加深刻,作者就个人的遭遇申发开去,对士人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命运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作品因而更其普遍性。本文语言犀利,论辩有力,纵横恣肆,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后来的仿作如崔骃《达旨》、班固《答宾戏》、张衡《应间》无论在思想还是艺术方面都难与本文比肩。
风赋
知书房
风赋
宋玉 著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后人或疑为伪托。旧题战国时代楚人宋玉撰。见于《文选》卷13。这是一篇巧妙的讽谏性作品,借楚王和宋玉的问答,展开关于“风”的文章。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风,即“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赋)》、 《智(赋)》,宋玉《风(赋)》……,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
哀秦二世赋
知书房
哀秦二世赋
司马相如 著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见载。《汉书·司马相如传》曰:“还过宜春宫,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颜师古注:“宜春本秦之离宫,胡亥于此为阎乐所杀,故感其处而哀之。”文章先写离宫及其周围之景观,接着抒发秦代灭亡的感慨,并以今日二世墓地芜秽不修,魂魄飘零无着作结。(《史记》所载,此后另加五句喟叹性文字。)此文表现了痛惋至深的感情,对秦二世“持身不谨”、“信谗不寤”作了尖锐批评,并由此总结了国亡宗灭的历史教训。文章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渲染山之深,水之曲,竹树之繁茂,以造成一种似被历史遗忘的氛围,自然带出下面直抒胸襟的文字。其直抒中兼具评议成分,简明深刻,富有庄重感。对后世咏史作品有一定影响。
精选书评
知书客944319
袁淑的《袁阳源集》里面大多是些政论文章,偶尔有些赋作。内容扎实,但翻着翻着就感觉空洞。没有太多新鲜想法,只是重复前人的话。政论部分写得平稳,但引用的典故太多,看着累。文风朴素,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读完之后,觉得这个人好像有很多话要说,但又说不透。书里到处是犹豫和不确定,让人越读越糊涂。
袁阳源集
知书房
袁阳源集
袁淑
知书客846320
在图书馆里翻到这本《袁阳源集》,读了两遍。很多人说他写文章气势宏大,但我更注意到他为人处世的一面。他做官时总说实话,不怕得罪人。当官的人大多不喜欢听难听的话,他却坚持自己的原则。这样的人在当时很少见。通过他的文章能看到他的性格。他的坚持值得我们思考,但背后付出的代价也让人感慨。
袁阳源集
知书房
袁阳源集
袁淑
知书客611826
"文虽简略,理实要害"——袁阳源文章之精髓,尽在此言。其集如泉涌地出,清澈见底,却又深不可测;似孤松立雪,铮铮傲骨,犹带三分温润。公之文,谈玄则妙入毫巅,论事则切中肯綮,一代清言,尽洗六朝铅华,独留冰雪聪明。读其集,恍若与竹林贤士对坐清谈,尘俗之虑,一时俱遣。
袁阳源集
知书房
袁阳源集
袁淑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