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2025年读的第二十七本书。年纪越大,越容易在阅读时陷入一种困惑的迷思。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停下翻页的手指,对着那些关于博物馆的奇闻轶事发愣。作者顺手牵猴明明是个行家,却总爱用插科打诨的笔调讲述那些本该严肃的文物故事,这让我既着迷又不安。 那些躺在博物馆玻璃柜里的青铜器,它们真的愿意被这样围观吗?当作者调侃某件商周酒器"看起来像现代保温杯"时,我突然为这些沉默千年的文物感到一阵心酸。它们曾经是祭祀重器,是权力象征,如今却成了游客手机里的打卡背景。更让我困惑的是,作者对文物拍卖市场的描写——那些天价成交的数字背后,究竟是文化传承还是资本游戏? 看着书中描述的博物馆夜场活动,我总忍不住想:当参观者举着香槟在木乃伊展柜前自拍时,古埃及的亡灵会作何感想?作者用轻松笔触讲述的每一件文物,都让我想起它们在原属地的命运。那些被切割搬运的壁画,被拆散收藏的青铜器组,它们就像被迫离乡背井的游子,在异国的博物馆里忍受着永远的乡愁。 最让我辗转反侧的,是书中那个关于大英博物馆中国厅的段落。作者调侃说"这里的中国文物比故宫还全",这话里藏着多少无奈?当我们的孩子要跑到伦敦才能看到完整的敦煌壁画,这难道不是一种文明的悲哀吗?作者越是嬉笑怒骂,我越能感受到文字背后那种深深的无力感。 博物馆本该是文明的殿堂,可为什么读着这本书,我总觉得它们更像文明的坟场?那些被精心照看的文物,究竟是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还是永远失去了回家的可能?合上书页时,这些困惑依然在我心头盘旋不去。
博物馆窜行记
博物馆窜行记
博物馆窜行记
顺手牵猴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