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92356
2025年09月03日
《孔子家语》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典籍,承载着两千年来中国人对至圣先师言行的集体记忆。这部看似辑录孔子与弟子对话的著作,实则蕴含着超越时空的生命智慧,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重新诠释,却始终保持着鲜活的思想力量。与《论语》的简约隽永不同,《家语》以更为丰富的叙事细节,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形象,让这位文化巨人从神坛走向人间。 传统上认为该书由孔子门人编纂,后经汉代孔安国整理。这种源流虽存争议,却恰恰印证了中国文化传承的独特方式——重要的不是文本的真伪,而是其中承载的道统能否启迪人心。翻开竹简,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孔子教导弟子的场景,更是一个文明原初的精神图谱。当子路问勇,颜渊问仁,子贡问政时,那些穿越时空的问答至今仍在叩击着现代人的心扉。 书中内容包罗万象,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从诗书礼乐到天道性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片段:孔子批评子路鼓瑟有杀伐之声,在陈蔡之困时与弟子们讨论《诗经》以安定心神,这些细节让圣贤形象变得可亲可感。与其他儒家经典相比,《家语》更注重展现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以及知行合一的生命境界。书中关于"孝"的讨论尤为深刻,不是简单强调顺从,而是探讨亲子间的情感互动与精神传承。 阅读时常常被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所震撼。当看到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时,不禁反思当下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当读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诲时,又为这种开放包容的学习态度所折服。书中那些关于君子小人之辨的论述,不仅具有道德训诫意义,更展现了一种崇高的人格理想。尤为珍贵的是,书中保留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思想交锋,为我们理解那个轴心时代提供了生动注脚。 从文学角度看,《家语》的叙事艺术令人赞叹。那些简洁有力的对话,富有戏剧性的场景描写,以及精妙的比喻象征,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审美世界。比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来比喻君子的品格,用"逝者如斯"表达对时间本质的思考,这些意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书中对孔子神态举止的描写,如"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圣人的精神气象。 这部经典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思想的温度。孔子不是冷冰冰的道德符号,而是一个会为颜回早逝痛哭,会因音乐忘食,会对弟子们既严厉又慈爱的真实师长。在当下这个价值多元又充满焦虑的时代,重读《家语》不仅能让我们接续文化根脉,更能获得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那些关于仁爱、诚信、中庸的讨论,对于构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启示意义。 每次展卷,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生命智慧。这或许就是经典的魅力——它永远在回答着时代的新问题,永远在与不同时代的读者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孔子家语》就像一泓清泉,提醒着我们思想应有的深度与温度。
孔子家语
知书房
孔子家语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言子文学录
知书房
言子文学录
言偃 著
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列有《言子》三卷。陈振孙与王邑宰为同时人,悉其事,故载之于书。考王公爚所次《言子》三卷,书已失传,惟元代大德间赵孟顺书《卢侯生祠碑记》有“言子废集,卢公重加侵梓”之语,碑在县儒学。明邑宰耿公与侯氏辑注《言子文学录》一卷,耿邑宰所注《言子文学录》,全文悉备,其书采选《鲁论》、《礼记》、《家语》诠次之,文与原书次第不侔。考当日惟视语义,各从其类。如《论语》先载子游问孝章,而《文学录》首辑“文学子游”四字,余皆类是。顾于诸书,犹有挂漏。不揣彅劣,重为讨辑之,仍昔名曰《言子文学录》。耿公原书所有者并注,录之加注“侯氏辑”、“耿氏注”等字,不敢没古人之用心,其先后亦仍之。今所增入者,添注“今增”二字。略仿宋王邑宰分辑三卷之意:第一卷文学上,凡言学问政事入之;第二卷文学中,言丧礼者入之;第三卷文学下,言杂礼者入之。共成三卷,略存旧体。
神灭论
知书房
神灭论
范缜 著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的言论,退而著《神灭论》。其基本论点是“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以此推论,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乃是“质”和“用”的关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正如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一样,刀刃没有了,锋利也就谈不上了。作者还对佛教加以指责,认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南北朝期间佛教盛行,南朝皇帝和世家豪族大都奉佛。寺院林立,僧徒云集,迷信成风,误国害民。《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萧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又派人以高官相诱,范缜则断然表示决不“卖论取官”。后来梁武帝萧衍奉佛教为国教,又组织64人发表75篇文章对《神灭论》进行再次围攻,还亲自写了《敕答臣下神灭论》,指责其“妄作异端”、“违经背亲”,并以命令语气说:“言语可息(不要再坚持了)!”但范缜仍然“辩摧众口”,不为所屈。结果,被流放岭南。《神灭论》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北溪字义
知书房
北溪字义
陈淳 著
南宋学者陈淳的重要伦理学著作。原名《字义详讲》,又称《四书字义》、《四书性理字义》、《经书字义》、《北溪陈氏字义》。约成书于宋宝庆二年(1226年)。是陈淳学生王隽根据陈淳晚年讲学笔记整理集编,由陈淳“笔削”修改而成的。此书是理解朱熹《四书集注》的重要参考书。分上、下两卷,共26条目。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等书中选取若干重要范畴,逐一加以疏释论述。全书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激烈抨击陆学,维护朱学立场。《北溪字义》承袭了程朱的天理论,说“未有天地之先,固先有是理。” (《北溪字义·道》)把具有伦理属性的理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
精选书评
知书客467675
圣贤之典,智慧之泉!妙也、绝也、神也!可晨读醒神,可夜读静心,可闲时细品,可忙时略览。得意时读之更见其深,失意时读之顿觉豁然。帝王将相可参,布衣百姓亦可学。困顿迷茫时当读,功成名就时更当读。求师不如师古,师古不如师心。修身之门!字字珠玑,句句箴言,读之如沐春风,思之如饮甘露。孔门真传,尽在此中,得一言便可受用终身。
孔子家语
知书房
孔子家语
佚名
知书客997834
圣人之言,治世之典。困顿时可读,通达时更需读。愚者可明,智者可进。平铺直叙处见智慧,微言大义中藏机锋。修身养性时用得上,治国理政也用得上。白天可读,夜里也可读。站着能读,坐着也能读。一字一句皆功力,一章一节总关情。不求甚解能受益,细加揣摩更受益。读百遍不如行一遍,行一遍不如思一遍。为人之道,尽在其中。
孔子家语
知书房
孔子家语
佚名
知书客831778
被众多学者推为“儒家第一书”的《孔子家语》,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修身、齐家、治国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谈到国学,在中华文化中最足以代表其内涵的大家首推孔子。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及其弟子所传下来的《四书》,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思想主干,对中华民族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家语
知书房
孔子家语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